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镁合金概述 | 第9-10页 |
1.2 镁合金导热性能研究概况 | 第10-14页 |
1.2.1 导热镁合金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2 合金导热机理 | 第11-13页 |
1.2.3 影响金属热导率的因素 | 第13页 |
1.2.4 导热镁合金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镁合金的强化机制 | 第14-16页 |
1.3.1 细晶强化 | 第15页 |
1.3.2 固溶强化 | 第15页 |
1.3.3 第二相强化 | 第15-16页 |
1.3.4 形变强化 | 第16页 |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6-19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19-25页 |
2.1 实验方案 | 第19页 |
2.2 合金的制备 | 第19-22页 |
2.2.1 合金的熔炼 | 第19-20页 |
2.2.2 合金固溶、时效处理工艺 | 第20-22页 |
2.3 合金显微组织观察方法 | 第22-23页 |
2.3.1 金相组织观察 | 第22-23页 |
2.3.2 SEM及EDS观察分析 | 第23页 |
2.3.3 XRD相分析 | 第23页 |
2.4 合金性能测试方法 | 第23-25页 |
2.4.1 合金导热性能测试 | 第23页 |
2.4.2 合金拉伸性能测试 | 第23-24页 |
2.4.3 合金硬度性能测试 | 第24-25页 |
第三章 Mg-xSn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分析 | 第25-35页 |
3.1 铸态Mg-xSn合金的显微组织 | 第25-30页 |
3.1.1 铸态Mg-xSn合金的金相显微组织 | 第25-27页 |
3.1.2 铸态Mg-xSn合金相组成的模拟计算 | 第27-28页 |
3.1.3 铸态Mg-xSn合金相组成的实验观测 | 第28-30页 |
3.2 铸态Mg-xSn合金的导热性能 | 第30-31页 |
3.3 铸态Mg-xSn合金的力学性能 | 第31-34页 |
3.3.1 铸态Mg-xSn合金的拉伸性能 | 第31-32页 |
3.3.2 铸态Mg-xSn合金的硬度 | 第32-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铸态Mg-3S_(n-x)Cu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分析 | 第35-47页 |
4.1 铸态Mg-3S_(n-x)Cu合金的显微组织 | 第35-41页 |
4.1.1 铸态Mg-3S_(n-x)Cu合金的金相显微组织 | 第35-37页 |
4.1.2 铸态Mg-3S_(n-x)Cu合金相组成的模拟计算 | 第37-38页 |
4.1.3 铸态Mg-3S_(n-x)Cu合金相组成的实验观测 | 第38-41页 |
4.2 铸态Mg-3S_(n-x)Cu合金的导热性能 | 第41-42页 |
4.3 铸态Mg-3S_(n-x)Cu合金的力学性能 | 第42-45页 |
4.3.1 铸态Mg-3S_(n-x)Cu合金的拉伸性能 | 第42-43页 |
4.3.2 铸态Mg-3S_(n-x)Cu合金的硬度 | 第43-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时效态Mg-3S_(n-1)Cu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分析 | 第47-57页 |
5.1 固溶处理后Mg-3S_(n-1)Cu合金的显微组织 | 第47-48页 |
5.2 不同时效时间处理对Mg-3S_(n-1)Cu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48-51页 |
5.2.1 不同时效时间处理后Mg-3S_(n-1)Cu合金的金相显微组织 | 第48-49页 |
5.2.2 不同时效时间处理后Mg-3S_(n-1)Cu合金的SEM组织及相组成 | 第49-51页 |
5.3 不同时效时间处理后Mg-3S_(n-1)Cu合金的导热性能 | 第51-53页 |
5.4 不同时效时间处理后Mg-3S_(n-1)Cu合金的力学性能 | 第53-55页 |
5.4.1 不同时间时效处理后Mg-3S_(n-1)Cu合金的拉伸性能 | 第53页 |
5.4.2 不同时间时效处理后Mg-3S_(n-1)Cu合金的硬度 | 第53-5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