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实性感知的古镇游憩空间研究--以陕西历史文化名镇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章 绪论 | 第8-2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0-19页 |
1.2.1 旅游真实性与真实性感知研究动态 | 第11-17页 |
1.2.2 古镇的游憩空间研究动态 | 第17-19页 |
1.2.3 文献评述与启示 | 第19页 |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确定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19-20页 |
1.3.2 研究范围的确定 | 第20-21页 |
1.4 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 | 第21-2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1-23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32页 |
2.1 真实性辨析与概念界定 | 第24-27页 |
2.1.1 真实性概述 | 第24页 |
2.1.2 遗产真实性与旅游真实性 | 第24-26页 |
2.1.3 真实性概念界定 | 第26-27页 |
2.2 古镇游憩空间及游憩空间体系 | 第27-32页 |
2.2.1 游憩空间 | 第27页 |
2.2.2 古镇游憩空间 | 第27-28页 |
2.2.3 古镇游憩空间体系 | 第28-32页 |
第三章 古镇游憩空间真实性感知指标体系建构 | 第32-44页 |
3.1 真实性感知要素对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作用 | 第32-33页 |
3.2 古镇游憩空间真实性感知要素的确定 | 第33-38页 |
3.2.1 真实性感知要素确定的理论假设 | 第33页 |
3.2.2 真实性感知要素的确定原则 | 第33-34页 |
3.2.3 真实性感知要素的确定方法 | 第34页 |
3.2.4 真实性感知要素的确定 | 第34-38页 |
3.3 基于AHP法的真实性感知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 第38-44页 |
3.3.1 建构方法的确定 | 第38页 |
3.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 第38-44页 |
第四章 游客对古镇游憩空间真实性感知的总体评价 | 第44-67页 |
4.1 研究对象及其地域环境概况 | 第44-60页 |
4.1.1 研究对象概况 | 第44-58页 |
4.1.2 古镇地域环境概况 | 第58-60页 |
4.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60-61页 |
4.2.1 调查问卷的内容 | 第60页 |
4.2.2 调查问卷的指标选取 | 第60-61页 |
4.2.3 调查问卷的有效性控制 | 第61页 |
4.3 古镇游憩空间游客的总体情况 | 第61-64页 |
4.3.1 调查问卷游客总体情况的统计 | 第61-62页 |
4.3.2 调查问卷游客总体情况的分析 | 第62-64页 |
4.4 真实性感知评价的结果和总体分析 | 第64-67页 |
4.4.1 真实性感知评价的问卷统计 | 第64页 |
4.4.2 真实性感知评价结果的总体分析 | 第64-65页 |
4.4.3 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基于真实性感知的古镇游憩空间体系评价 | 第67-76页 |
5.1 古镇游憩空间体系评价 | 第67-72页 |
5.1.1 建筑游憩空间 | 第67-68页 |
5.1.2 院落游憩空间 | 第68-70页 |
5.1.3 街巷游憩空间 | 第70-71页 |
5.1.4 环境游憩空间 | 第71-72页 |
5.2 其他游憩感知要素评价 | 第72-76页 |
5.2.1 游憩设施要素 | 第72-74页 |
5.2.2 非物质活动要素 | 第74-76页 |
第六章 基于真实性感知的古镇游憩空间优化策略 | 第76-84页 |
6.1 古镇游憩空间体系优化策略 | 第76-81页 |
6.1.1 建筑游憩空间 | 第76-78页 |
6.1.2 院落游憩空间 | 第78-79页 |
6.1.3 街巷游憩空间 | 第79-80页 |
6.1.4 环境游憩空间 | 第80-81页 |
6.2 其他游憩感知要素优化策略 | 第81-82页 |
6.2.1 游憩设施 | 第81页 |
6.2.2 非物质活动 | 第81-8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图录 | 第86-89页 |
表录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
附录一 | 第96-98页 |
附录二 | 第98-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