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传统建筑的改造与再生研究--以天门市竟陵街区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6 自然环境与地理条件 | 第13-14页 |
1.6.1 自然环境 | 第13-14页 |
1.6.2 地理条件 | 第14页 |
1.7 地域文化背景 | 第14-16页 |
1.7.1 地域性文化的宏观影响 | 第14-15页 |
1.7.2 地域性文化的微观影响 | 第15-16页 |
1.8 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2 老城区传统建筑现状及问题 | 第17-29页 |
2.1 街区内不合理改建 | 第17-18页 |
2.1.1 房屋设计感缺失 | 第17-18页 |
2.1.2 房屋使用效能低 | 第18页 |
2.2 围护体系遭受损毁 | 第18-25页 |
2.2.1 外立面人为及自然侵害 | 第18-23页 |
2.2.2 屋顶面瓦片与装饰部件残缺 | 第23-25页 |
2.3 室内结构与布局缺乏整体 | 第25-27页 |
2.3.1 室内原有结构遭到更改 | 第25-26页 |
2.3.2 室内布局互通性不足 | 第26-27页 |
2.4 周边环境状况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老城区传统建筑的改造路径 | 第29-43页 |
3.1 传统建筑保护的原则 | 第29-30页 |
3.1.1 合理的方式 | 第29页 |
3.1.2 环境因素的影响 | 第29页 |
3.1.3 因地制宜 | 第29-30页 |
3.1.4 可持续利用 | 第30页 |
3.2 初步设计 | 第30-33页 |
3.2.1 设计目标 | 第30-31页 |
3.2.2 勘测绘图 | 第31-32页 |
3.2.3 设计雏形 | 第32-33页 |
3.3 设计方案扩展与拟定 | 第33-42页 |
3.3.1 外立面改造方案 | 第33-38页 |
3.3.2 屋顶面改造方案 | 第38-40页 |
3.3.3 室内改造方案 | 第40-42页 |
3.3.4 室内外整体规划 | 第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基于老城区传统建筑改造的反思 | 第43-45页 |
4.1 原有改造的不足 | 第43页 |
4.2 现有改造对传统改造的弥补 | 第43-44页 |
4.3 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再生 | 第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5 结语 | 第45-46页 |
5.1 室外改造的结果 | 第45页 |
5.2 室内改造的结果 | 第45页 |
5.3 对老城区文化的反思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