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基工程论文

高填方路堤沉降预估模型对比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高填方路堤沉降监测现状第10-12页
        1.2.1 虚拟仪器监测系统发展现状第10-11页
        1.2.2 高填方路堤沉降规律发展现状第11-12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路线第12-14页
        1.3.1 论文主要内容第12-13页
        1.3.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3-14页
第二章高填方路堤监测方法的研究第14-28页
    2.1 沉降传统监测方法概述第14-16页
        2.1.1 路堤沉降影响因素及分类第14页
        2.1.2 传统监测仪器和方法的选择第14-16页
        2.1.3 传统监测方法的不足第16页
    2.2 虚拟仪器监测方法第16-20页
        2.2.1 虚拟仪器监测概述第16-17页
        2.2.2 传感器的选择第17-20页
    2.3 虚拟仪器监测的传输系统工作原理第20-24页
        2.3.1 GPRS系统第20-21页
        2.3.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21-24页
    2.4 虚拟仪器工作系统设计第24-26页
        2.4.1 GPRS工作系统设计第24页
        2.4.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设计第24-25页
        2.4.3 两种系统的总体设计第25-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高填方路堤沉降监测结果分析第28-40页
    3.1 试验概况第28-29页
    3.2 高填方路堤沉降组成规律第29-33页
        3.2.1 总沉降组成分析第29-31页
        3.2.2 工后沉降组成分析第31-33页
    3.3 沉降的影响因素第33-38页
        3.3.1 填土高度对沉降的影响第33-34页
        3.3.2 降雨对沉降的影响第34-37页
        3.3.3 填土性质对沉降的影响第37-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高填方路堤工后沉降预测模型分析第40-60页
    4.1 概述第40页
    4.2 基本原理第40-44页
        4.2.1 Logistic增长模型第40-41页
        4.2.2 指数模型第41-42页
        4.2.3 对数模型第42页
        4.2.4 Compertz成长曲线第42-43页
        4.2.5 预测模型的评价标准第43-44页
    4.3 四种沉降方法预测结果第44-51页
        4.3.1 四种预测模型的建立第44-46页
        4.3.3 四种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第46-51页
    4.4 组合模型预测第51-59页
        4.4.1 组合模型概述第51-52页
        4.4.2 组合模型求解第52页
        4.4.3 Logistic ‐Compertz组合成长预测模型建立第52-58页
        4.4.4 预测最终的沉降量第58-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5.1 总结第60-61页
    5.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境报道的议程构建与框架研究--以PM2.5报道为例
下一篇:上司不当督导与新生代员工职场偏差行为的关系研究:组织自尊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