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流电泳快速分离纯化藻蓝蛋白的方法学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中英文对照和缩略词表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2页 |
| 1.1 引言 | 第13页 |
| 1.2 藻蓝蛋白 | 第13-16页 |
| 1.2.1 藻蓝蛋白的理化性质 | 第13-15页 |
| 1.2.2 藻蓝蛋白的应用 | 第15页 |
| 1.2.3 藻蓝蛋白分离纯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3 自由流电泳 | 第16-30页 |
| 1.3.1 自由流电泳技术概述 | 第16-17页 |
| 1.3.2 自由流电泳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1.3.3 自由流电泳分离模式 | 第18-29页 |
| 1.3.4 影响自由流电泳分离的因素 | 第29-30页 |
| 1.4 本文研究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30-32页 |
| 1.4.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30-31页 |
| 1.4.2 主要内容 | 第31-32页 |
| 第二章 自由流区带电泳中进样方式的改进和性能评价 | 第32-45页 |
| 2.1 引言 | 第32-33页 |
| 2.2 新型自由流电泳装置 | 第33-35页 |
| 2.2.1 新型自由流电泳装置构造 | 第33-34页 |
| 2.2.2 自由流电泳装置操作步骤 | 第34-35页 |
| 2.3 自由流电泳进样方式的改进 | 第35-37页 |
| 2.4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7-40页 |
| 2.4.1 化学试剂 | 第37页 |
| 2.4.2 仪器 | 第37-38页 |
| 2.4.3 缓冲溶液和样品的制备 | 第38-39页 |
| 2.4.4 自由流区带电泳分离 | 第39页 |
| 2.4.5 SDS-PAGE分析 | 第39-40页 |
| 2.5 结果和讨论 | 第40-44页 |
| 2.5.1 传统进样方法分离蛋白质 | 第40-41页 |
| 2.5.2 鞘流进样方法分离蛋白质 | 第41-42页 |
| 2.5.3 分辨率提高的机制 | 第42-44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三章 自由流区带电泳快速分离纯化藻蓝蛋白 | 第45-57页 |
| 3.1 引言 | 第45-46页 |
|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46-49页 |
| 3.2.1 化学试剂 | 第46页 |
| 3.2.2 仪器 | 第46页 |
| 3.2.3 缓冲溶液的制备 | 第46-47页 |
| 3.2.4 藻蓝蛋白的粗提取 | 第47页 |
| 3.2.5 自由流区带电泳分离纯化藻蓝蛋白 | 第47-48页 |
| 3.2.6 SDS-PAGE分析 | 第48页 |
| 3.2.7 蛋白质纯度和回收率评价 | 第48-49页 |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49-56页 |
| 3.3.1 藻蓝蛋白的粗提取 | 第49页 |
| 3.3.2 pH 5.0的分离结果 | 第49-51页 |
| 3.3.3 pH 6.0的分离结果 | 第51-52页 |
| 3.3.4 pH 7.0的分离结果 | 第52-53页 |
| 3.3.5 pH 8.0的分离结果 | 第53-54页 |
| 3.3.6 藻蓝蛋白含量及纯度测定 | 第54-56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四章 自由流等电聚焦电泳快速分离纯化藻蓝蛋白 | 第57-66页 |
| 4.1 引言 | 第57-58页 |
|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58-61页 |
| 4.2.1 化学试剂 | 第58页 |
| 4.2.2 仪器 | 第58-59页 |
| 4.2.3 缓冲溶液和样品的制备 | 第59-60页 |
| 4.2.4 自由流等电聚焦电泳分离纯化藻蓝蛋白 | 第60页 |
| 4.2.5 蛋白质纯度和回收率的评价 | 第60页 |
| 4.2.6 SDS-PAGE分析 | 第60-61页 |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61-65页 |
| 4.3.1 pH 3.19-5.8的分离结果 | 第61-62页 |
| 4.3.2 pH 4-7的分离结果 | 第62-64页 |
| 4.3.3 pH 3-10的分离结果 | 第64-6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8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附件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