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1页 |
1.1 引言 | 第13-15页 |
1.2 酶催化氧气参与的氧合反应 | 第15-17页 |
1.3 可见光催化的需氧氧合反应的研究进展 | 第17-37页 |
1.3.1 可见光催化SP~3碳的氧合反应 | 第18-25页 |
1.3.2 可见光催化SP~2碳的氧合反应 | 第25-34页 |
1.3.3 可见光催化SP碳的氧合反应 | 第34-36页 |
1.3.4 可见光催化杂原子的氧合反应 | 第36-37页 |
1.4 可见光催化的需氧氧合反应在全合成中的应用 | 第37-40页 |
1.5 小结与立题思想 | 第40-41页 |
第二章 可见光催化的氧气氧化/半频哪醇重排串联反应:2,2-二取代吲哚-3-酮的高效构建 | 第41-63页 |
2.1 引言 | 第41-45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45-53页 |
2.2.1 反应条件优化 | 第45-46页 |
2.2.2 底物适用范围 | 第46-49页 |
2.2.3 克级规模反应 | 第49页 |
2.2.4 不对称反应模式 | 第49页 |
2.2.5 反应机理研究 | 第49-52页 |
2.2.6 可能的反应机理 | 第52-53页 |
2.3 小结 | 第53页 |
2.4 实验部分 | 第53-63页 |
2.4.1 仪器、试剂及方法 | 第53-54页 |
2.4.2 原料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 第54-55页 |
2.4.3 2,2-二取代吲哚-3-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55-63页 |
第三章 新型可见光响应的手性噁唑啉配体的设计与合成 | 第63-78页 |
3.1 引言 | 第63-68页 |
3.2 新型可见光响应的手性噁唑啉配体的设计 | 第68-69页 |
3.3 新型可见光响应的手性噁唑琳配体的合成 | 第69-70页 |
3.4 小结 | 第70-71页 |
3.5 实验部分 | 第71-78页 |
3.5.1 仪器、试剂及方法 | 第71页 |
3.5.2 目标化合物Ⅲ-25的合成及表征 | 第71-75页 |
3.5.3 目标化合物Ⅲ-25的光学谱图 | 第75-78页 |
第四章 新型手性双功能噁唑啉配体在可见光催化的不对称氧化羟基化反应中的应用 | 第78-105页 |
4.1 引言 | 第78-81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81-95页 |
4.2.1 反应条件优化 | 第81-85页 |
4.2.2 底物适用范围 | 第85-86页 |
4.2.3 空气参与的反应、太阳光照射反应及连续流反应 | 第86-87页 |
4.2.4 产物Ⅳ-4b的合成转化 | 第87-88页 |
4.2.5 反应机理研究 | 第88-93页 |
4.2.6 可能的反应机理及立体控制模式 | 第93-95页 |
4.3 小结 | 第95页 |
4.4 实验部分 | 第95-105页 |
4.4.1 仪器、试剂及方法 | 第95-96页 |
4.4.2 α-羟基-β-酮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96-103页 |
4.4.3 产物Ⅳ-4b的合成转化 | 第103-105页 |
第五章 无金属参与的芳基硼酸的需氧氧化羟基化反应 | 第105-117页 |
5.1 引言 | 第105-108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108-112页 |
5.2.1 反应条件优化 | 第108-110页 |
5.2.2 底物适用范围 | 第110-112页 |
5.2.3 克级规模反应 | 第112页 |
5.2.4 ~(18)O标记实验 | 第112页 |
5.3 小结 | 第112-113页 |
5.4 实验部分 | 第113-117页 |
5.4.1 仪器、试剂及方法 | 第113页 |
5.4.2 苯酚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113-117页 |
第六章 可见光催化胺与醛/酮的自由基-自由基偶联反应:1,2-氨基醇的高效构建 | 第117-135页 |
6.1 引言 | 第117-119页 |
6.2 结果与讨论 | 第119-127页 |
6.2.1 反应条件优化 | 第119-122页 |
6.2.2 底物适用范围 | 第122-124页 |
6.2.3 克级规模反应、太阳光照射反应及连续流反应 | 第124-125页 |
6.2.4 自由基偶联反应的机理证明 | 第125-126页 |
6.2.5 可能的反应机理 | 第126-127页 |
6.3 小结 | 第127页 |
6.4 实验部分 | 第127-135页 |
6.4.1 仪器、试剂及方法 | 第127页 |
6.4.2 氨基醇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127-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50页 |
附录Ⅰ: 典型化合物的NMR谱图 | 第150-193页 |
附录Ⅱ: 典型化合物的HPLC谱图 | 第193-198页 |
附录Ⅲ: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98-199页 |
发表专利情况 | 第199页 |
撰写专著章节情况 | 第199-200页 |
致谢 | 第2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