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前言 | 第10-17页 |
(一) 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 国内相关文献研究成果 | 第11-13页 |
2.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 | 第13-14页 |
(四)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3. 拟解决的问题 | 第15页 |
(五) 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六)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1. 创新点 | 第16页 |
2. 论文的不足 | 第16-17页 |
一、“留白”艺术概述 | 第17-21页 |
(一) “留白”艺术的含义 | 第17-18页 |
1. “留白”的含义 | 第17页 |
2. 留白手法的发展 | 第17-18页 |
(二) 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 第18-19页 |
1. 思政课中“留白”的含义 | 第18页 |
2. 思想政治课与“留白”的联系 | 第18-19页 |
(三) “留白”艺术应用于高中思政课堂教学的意义 | 第19-21页 |
1. 理论意义:树立正确的思政教学观 | 第19页 |
2. 实践意义:提高高中思政课堂教学实效 | 第19-21页 |
二、高中思政课堂“留白”艺术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第21-27页 |
(一) 对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留白”情况的考察 | 第21-24页 |
1. 相关考察(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的分析报告 | 第21-24页 |
(二) 问题与反思 | 第24-27页 |
1. 文本“留白”艺术价值被淡化 | 第24页 |
2. 教师角色价值未得到充分开发 | 第24-25页 |
3. 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 | 第25-27页 |
三、高中思政课堂教学中“留白”艺术的应用 | 第27-36页 |
(一) 高中思政课堂教学中“留白”艺术的原则 | 第27-28页 |
1. 方向性原则 | 第27页 |
2. 主体性原则 | 第27-28页 |
3. 求实性原则 | 第28页 |
(二) 高中思政课堂教学中应用“留白”艺术的策略 | 第28-32页 |
1. 预习“留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第29页 |
2. 导课“留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 第29-30页 |
3. 重难点“留白”,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 第30-31页 |
4. 结尾“留白”令人浮想联翩,意犹未尽 | 第31-32页 |
5. 课后作业“留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感受教材 | 第32页 |
(三) 高中思政课堂教学中应用“留白”艺术应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 第32-36页 |
1.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 | 第32-33页 |
2. 课堂建构的设想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 第33-34页 |
3. “留白”多与少之间的平衡关系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1 | 第39-43页 |
附录2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