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无极方言叹词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无极方言概况 | 第10-11页 |
1.1.1 无极方言 | 第10页 |
1.1.2 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1.2 叹词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1.2.1 普通话叹词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1.2.2 方言叹词研究概况 | 第14页 |
1.3 本文的研究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5页 |
1.3.3 语料来源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无极方言特色叹词本体研究 | 第16-34页 |
2.1 [ai]哎 | 第17-18页 |
2.2 [ei]欸 | 第18页 |
2.3 [kai]该 | 第18-19页 |
2.4 [xγ]吓 | 第19页 |
2.5 [xai]咳 | 第19-21页 |
2.6 [xei]嘿 | 第21-22页 |
2.7 [tsγ~<]啧 | 第22页 |
2.8 [tc~hiε]切 | 第22-23页 |
2.9 [nau]呶 | 第23页 |
2.10 [ηγ]呃 | 第23页 |
2.11 [ηan]唵 | 第23-24页 |
2.12 [ηaη]昂 | 第24-25页 |
2.13 [(?)η]嗯 | 第25-27页 |
2.14 [i]噫 | 第27-28页 |
2.15 [ia]呀 | 第28页 |
2.16 [ai ia]哎呀 | 第28-30页 |
2.17 [lau iε]老爷 | 第30-34页 |
第三章 无极方言叹词的话语功能 | 第34-45页 |
3.1 会话的组织 | 第34-40页 |
3.1.1 会话开始的标志 | 第34-36页 |
3.1.2 会话过程的连接 | 第36-38页 |
3.1.3 话题转换的提示 | 第38-40页 |
3.2 与体态语的配合 | 第40-45页 |
3.2.1 多种语义的表达 | 第40-42页 |
3.2.2 真实意图的揭示 | 第42-45页 |
第四章 无极方言叹词的指示功能 | 第45-52页 |
4.1 具体指示的“呶”与“嗯” | 第45-46页 |
4.1.1 指示具体位置的“呶” | 第45-46页 |
4.1.2 转移注意力的“嗯” | 第46页 |
4.2 抽象指示的“欸” | 第46-48页 |
4.2.1 说明情况在意料之中 | 第46-47页 |
4.2.2 提取已知信息 | 第47-48页 |
4.3 “呶”、“嗯”与“欸”的比较 | 第48-52页 |
4.3.1 相同点 | 第48-49页 |
4.3.2 不同点 | 第49-52页 |
第五章 理论思考 | 第52-62页 |
5.1 方言语料的搜集 | 第52-53页 |
5.2 实验语音学与叹词声调 | 第53-59页 |
5.2.1 语音实验测定声调 | 第53-57页 |
5.2.2 叹词声调分析 | 第57-59页 |
5.3 人际关系对叹词使用的影响 | 第59-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一 无极方言特色叹词调型图 | 第67-72页 |
附录二 无极方言叹词基频值数据表 | 第72-77页 |
附录三 无极方言叹词声调归类表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科研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