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水声通信网络概述 | 第14-22页 |
1.2.1 水声通信网络的特点 | 第14-15页 |
1.2.2 水声通信网络体系结构 | 第15-17页 |
1.2.3 关键技术与面临的挑战 | 第17-19页 |
1.2.4 MAC协议性能评价指标 | 第19页 |
1.2.5 经典MAC协议 | 第19-2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36页 |
1.3.1 水声modem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1.3.2 水声通信网络数据链路层协议研究现状 | 第26-29页 |
1.3.3 水声通信网络相关实验 | 第29-36页 |
1.4 水声通信网络常用仿真软件与比较 | 第36-37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第2章 基于全双工通信的双信道MAC协议 | 第38-62页 |
2.1 全双工通信系统 | 第38-39页 |
2.2 干扰抑制 | 第39-45页 |
2.2.1 双模通信 | 第39-43页 |
2.2.2 矢量通信 | 第43-45页 |
2.3 基于全双工通信的MAC协议 | 第45-46页 |
2.4 利用FD-MAC协议解决隐藏终端与暴露终端问题 | 第46-48页 |
2.4.1 隐藏终端 | 第46-47页 |
2.4.2 暴露终端 | 第47-48页 |
2.5 协议性能分析与仿真 | 第48-54页 |
2.5.1 理论分析 | 第48-53页 |
2.5.2 软件仿真 | 第53-54页 |
2.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4-61页 |
2.6.1 点对点全双工通信实验 | 第55-56页 |
2.6.2 三用户全双工通信实验 | 第56-57页 |
2.6.3 隐藏终端与暴露终端实验 | 第57-59页 |
2.6.4 FD-MAC协议测试 | 第59-61页 |
2.7 小结 | 第61-62页 |
第3章 基于相对时钟的TDMA协议 | 第62-80页 |
3.1 网络拓扑 | 第62-63页 |
3.2 RC-TDMA协议基本描述 | 第63-66页 |
3.2.1 时间表注册 | 第63-65页 |
3.2.2 本地时间轴映射与数据传输 | 第65页 |
3.2.3 时钟漂移修正 | 第65-66页 |
3.3 RC-TDMA协议的改进 | 第66-70页 |
3.3.1 RC-TDMA协议的能量平衡 | 第66-67页 |
3.3.2 RC-TDMA协议工作区间不规则划分 | 第67-68页 |
3.3.3 新节点的加入与旧节点的消失 | 第68-70页 |
3.4 协议性能分析与仿真 | 第70-76页 |
3.4.1 协议性能分析 | 第70-73页 |
3.4.2 协议性能仿真 | 第73-76页 |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6-79页 |
3.5.1 水池实验 | 第76-78页 |
3.5.2 湖上实验 | 第78-79页 |
3.6 小结 | 第79-80页 |
第4章 跨层协议设计 | 第80-102页 |
4.1 区域性观测网络无冲突MAC协议 | 第80-89页 |
4.1.1 网络拓扑 | 第80-81页 |
4.1.2 协议描述 | 第81-82页 |
4.1.3 协议性能分析 | 第82-87页 |
4.1.4 协议性能仿真 | 第87-89页 |
4.2 距离感知MAC协议 | 第89-97页 |
4.2.1 网络拓扑 | 第89-90页 |
4.2.2 协议描述 | 第90-93页 |
4.2.3 协议性能分析 | 第93-94页 |
4.2.4 协议性能仿真 | 第94-97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7-100页 |
4.3.1 区域性观测网络湖上实验 | 第97-99页 |
4.3.2 距离感知MAC协议实验 | 第99-100页 |
4.4 小结 | 第100-102页 |
结论 | 第102-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5-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