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吨RH精炼炉工艺优化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课题来源 | 第8页 |
1.3 炉外精炼技术发展 | 第8-9页 |
1.4 RH精炼的特点及其发展 | 第9-17页 |
1.4.1 RH的基本原理 | 第9-10页 |
1.4.2 RH精炼发展概论 | 第10-15页 |
1.4.3 RH精炼技外术国内发展现状 | 第15-17页 |
1.5 钢包底吹氩 | 第17-21页 |
1.5.1 钢包底吹氩工艺概论 | 第17页 |
1.5.2 钢包底吹氩的循环搅拌机理 | 第17-19页 |
1.5.3 钢包底吹对钢包的搅拌功 | 第19-20页 |
1.5.4 钢包底吹氩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1.6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7 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问题 | 第21-23页 |
1.7.1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7.2 关键技术问题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实验原理与研究方法 | 第23-29页 |
2.1 实验原理 | 第23-26页 |
2.2 循环流量的测量方法 | 第26页 |
2.3 混匀时间的测量 | 第26-27页 |
2.4 模型与原型实验参数对应关系 | 第27-29页 |
第三章 RH精炼过程循环流量的水模型研究 | 第29-43页 |
3.1 实验设备与方案 | 第29-32页 |
3.1.1 实验设备 | 第29-32页 |
3.1.2 实验方案 | 第32页 |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42页 |
3.2.1 浸入深度对循环流量的研究 | 第32-34页 |
3.2.2 吹气量与循环流量的关系 | 第34页 |
3.2.3 气泡行程与循环流量的关系 | 第34-36页 |
3.2.4 吹气孔布置与循环流量的关系 | 第36-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RH精炼过程混匀时间的水模型研究 | 第43-55页 |
4.1 实验设备与方案 | 第43-44页 |
4.1.1 实验设备 | 第43-44页 |
4.1.2 实验方案 | 第44页 |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54页 |
4.2.1 插入深度与混匀时间的关系 | 第44-46页 |
4.2.2 吹气量与混匀时间的关系 | 第46-48页 |
4.2.3 气泡行程与混匀时间的关系 | 第48页 |
4.2.4 混匀时间的多元线性回归 | 第48-50页 |
4.2.5 吹气孔布置与混匀时间的关系 | 第50-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钢包底吹氩的水模型研究 | 第55-62页 |
5.1 实验设备与方案 | 第55-57页 |
5.1.1 实验设备 | 第55-56页 |
5.1.2 实验方案 | 第56-57页 |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7-61页 |
5.2.1 单透气原件模型 | 第57-58页 |
5.2.2 双透气原件模型 | 第58-6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工业验证试验 | 第62-66页 |
6.1 夹杂物种类及形貌的比较 | 第62-64页 |
6.1.1 改进前RH时间铸坯的金相组织 | 第62-63页 |
6.1.2 改进后RH时间铸坯的金相组织 | 第63-64页 |
6.2 夹杂物的统计分析 | 第64页 |
6.3 板材探伤统计分析 | 第64-66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 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79页 |
附录 1 | 第72-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