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一)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四、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 第13-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高中物理科学方法 | 第16-22页 |
一、物理科学方法的内涵 | 第16页 |
二、高中物理科学方法的分类 | 第16页 |
三、高中物理主要的科学方法及其特征 | 第16-20页 |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主要渗透的物理学科方法 | 第17-19页 |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思维方法 | 第19-20页 |
四、高中物理科学方法存在的主要形式 | 第20-22页 |
(一)物理概念的提出本身蕴含有科学方法 | 第20页 |
(二)实验本身都蕴含有科学方法 | 第20-21页 |
(三)物理规律的总结蕴含有科学方法 | 第21页 |
(四)物理问题的总结蕴含有科学方法 | 第21-22页 |
第三章 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方式 | 第22-26页 |
一、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内涵 | 第22页 |
二、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两种基本方式 | 第22页 |
三、高中物理教学显化科学方法教育 | 第22-26页 |
(一)在课程标准的编写中显化科学方法教育 | 第22-23页 |
(二)在高中教科书的编写中显化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 | 第23-24页 |
(三)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显化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实施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现状、意义和策略 | 第26-34页 |
一、高中物理教师科学方法教育的调查研究 | 第26-29页 |
(一)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 第26页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二、实施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意义 | 第29-30页 |
(一)有助于整合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 | 第29页 |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 | 第29页 |
(三)有助于树立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 第29-30页 |
(四)有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 第30页 |
三、实施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策略 | 第30-34页 |
(一)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科学方法教育的具体目标 | 第30页 |
(二)充分挖掘课本中隐藏的物理科学方法 | 第30-31页 |
(三)在课堂中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 | 第31-34页 |
第五章 科学方法教育对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作用 | 第34-52页 |
一、科学方法教育对实现新课程“知识与技能”目标的作用 | 第34-44页 |
(一)物理科学方法本身就是物理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 第34页 |
(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内在需要 | 第34-40页 |
(三)物理科学方法教育能够有效推动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 第40-44页 |
二、科学方法教育对实现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作用 | 第44-49页 |
(一)科学方法教育是实现新课程“过程”目标的必要条件 | 第45页 |
(二)科学方法教育是实现新课程“方法”目标的有效保证 | 第45-46页 |
(三)科学方法教育是实现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举措 | 第46-49页 |
三、科学方法教育对实现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作用 | 第49-52页 |
(一)科学方法教育是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操作基础 | 第49-50页 |
(二)科学方法教育有益于学生发现物理中的“美” | 第50-5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