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生物炭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1.1 生物炭的概念及性质 | 第14-15页 |
1.1.3 生物炭的制备 | 第15-16页 |
1.1.4 生物炭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2 生物炭的老化 | 第17-19页 |
1.2.1 生物炭的物理老化 | 第18页 |
1.2.2 生物炭的生物老化 | 第18页 |
1.2.3 生物炭的化学老化 | 第18-19页 |
1.3 我国氮肥利用现状及氮淋失解决措施 | 第19-20页 |
1.3.1 我国氮肥利用现状 | 第19页 |
1.3.2 氮肥对环境的污染现状及解决措施 | 第19-20页 |
1.4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0-24页 |
1.4.1 研究背景 | 第20-22页 |
1.4.2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2-24页 |
1.5 课题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1.6 课题可行性分析及研究创新点 | 第25-28页 |
1.6.1 课题可行性分析 | 第25页 |
1.6.2 研究创新点 | 第25-28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40页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8-30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2.1.2 实验主要药品 | 第28-29页 |
2.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9-30页 |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30-35页 |
2.2.1 牛粪生物炭的制备方法 | 第30页 |
2.2.2 牛粪生物炭的老化 | 第30-31页 |
2.2.3 生物炭材料的表征 | 第31-33页 |
2.2.4 吸附实验 | 第33页 |
2.2.5 土柱模拟实验 | 第33-35页 |
2.3 分析测定方法 | 第35-36页 |
2.4 数据处理分析 | 第36-40页 |
2.4.1 牦牛粪生物炭制备实验数据分析 | 第36-37页 |
2.4.2 牦牛粪生物炭吸附实验数据分析 | 第37-39页 |
2.4.3 土柱模拟实验数据处理 | 第39页 |
2.4.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39-40页 |
第3章 不同热解温度牦牛粪生物炭对氨氮的吸附作用研究 | 第40-52页 |
3.1 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的理化性质 | 第40-47页 |
3.1.1 热解温度对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40-42页 |
3.1.2 热解温度对生物炭表面形态特征的影响 | 第42-44页 |
3.1.3 热解温度对生物炭表面结构特征的影响 | 第44-47页 |
3.2 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对氨氮吸附作用 | 第47-50页 |
3.2.1 吸附动力学 | 第47-49页 |
3.2.2 吸附等温线 | 第49-50页 |
3.3 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老化牦牛粪生物炭吸附氨氮的特性研究 | 第52-74页 |
4.1 物理老化对生物炭吸附氨氮的影响 | 第52-62页 |
4.1.1 物理老化生物炭的理化性质特征 | 第52-59页 |
4.1.2 物理老化生物炭吸附氨氮的特性研究 | 第59-62页 |
4.2 生物老化对生物炭吸附氨氮的影响 | 第62-68页 |
4.2.1 生物老化生物炭的理化性质特征 | 第62-66页 |
4.2.2 生物老化对生物炭吸附氨氮的影响 | 第66-68页 |
4.3 过氧化氢氧化对生物炭性能的影响 | 第68-72页 |
4.3.1 H_2O_2氧化生物炭的理化性质特征 | 第68-71页 |
4.3.2 H_2O_2氧化对生物炭吸附氨氮的影响 | 第71-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5章 牦牛粪生物炭对土壤中氮肥淋失抑制作用研究 | 第74-92页 |
5.1 不同牦牛粪生物炭对土壤氮肥淋失的抑制作用 | 第74-89页 |
5.1.1 牦牛粪生物炭对土壤淋滤液pH值、电导率和体积的影响 | 第74-79页 |
5.1.2 牦牛粪生物炭对土壤淋滤液中氨氮淋失的影响 | 第79-82页 |
5.1.3 牦牛粪生物炭对土壤淋滤液中硝氮淋失的影响 | 第82-85页 |
5.1.4 牦牛粪生物炭对土壤淋滤液中总氮淋失的影响 | 第85-88页 |
5.1.5 牦牛粪生物炭对土壤淋滤液中TOC淋失的影响 | 第88-89页 |
5.2 牦牛粪生物炭的输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89-9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6.1 结论 | 第92-93页 |
6.2 展望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6页 |
附录A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