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论文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梳正及时代化思考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论第9-12页
    (一) 研究背景第9页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 研究目的第9页
        2. 研究意义第9-10页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四)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11-12页
        1. 研究方法第11页
        2.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11-12页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研究第12-26页
    (一) 阶级的形成与分化第12-18页
        1. 阶级的起源第12-14页
        2. 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的理论来源第14-16页
        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阶级形成的论述第16-18页
    (二) 阶级划分标准第18-20页
        1. 阶级划分的决定性因素第18-19页
        2. 阶级划分的其他影响因素第19页
        3. 生产资料所有制内涵的新变化第19-20页
    (三) 阶级意识第20-21页
        1. 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意识的论述第20-21页
        2. 无产阶级的先进性第21页
    (四) 阶级斗争第21-25页
        1. 原始社会解体以后的阶级对立第21-22页
        2. 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第22-25页
    (五)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第25-26页
二、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第26-40页
    (一)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在中国传播的社会历史背景第26-29页
        1. 国内外历史情势第26-27页
        2. 理论前提第27-28页
        3. 主体条件第28-29页
    (二) “阶级”概念群在中国的早期译介与传播第29-33页
        1. “阶级”概念第29-31页
        2.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第31-32页
        3. 地主与农民第32-33页
        4. 阶级斗争第33页
    (三) 清末民初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认知第33-40页
        1. 梁启超对阶级分析理论的认知第33-34页
        2. 早期国民党人对阶级分析理论的认知第34-36页
        3. 早期共产党人对阶级分析理论的认知第36-40页
三、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中国化研究第40-53页
    (一)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创新性运用第40-47页
        1. 创新性运用之一: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确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第40-43页
        2. 创新性运用之二:充分肯定农民阶级的力量提出划分农民阶级的标准第43-45页
        3. 创新性运用之三: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理论第45-46页
        4. 创新性运用之四:和平赎买资产阶级第46-47页
    (二) 毛泽东晚年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错误运用和背离第47-50页
        1. 错误判断阶级形势第48-49页
        2. 将阶级斗争绝对化第49页
        3. 思想领域的阶级斗争第49页
        4. 在党内进行阶级斗争第49-50页
    (三) 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阶级观念和方法的重新认识第50-53页
        1. 重新恢复和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标准第50-51页
        2.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第51页
        3.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关系第51-53页
四、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时代化思考第53-61页
    (一) 当代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发展境遇第53-55页
        1.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发展遭遇挑战第53-54页
        2. 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必要性第54-55页
    (二) 以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为指导分析国际重大问题第55-56页
        1. 西方工人阶级现状第55页
        2. 听命于资本之下的行政权第55-56页
        3. 南北差距和恐怖主义问题第56页
    (三) 以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为指导分析中国对外关系第56-58页
        1. 世界范围内阶级关系简单化第56-57页
        2. 坚持不以意识形态划线第57-58页
    (四) 以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为指导分析国内重大问题第58-61页
        1. 工人阶级现状第58页
        2.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第58-59页
        3. 支持劳动者的劳动与资本联合第59-60页
        4. 高压反腐问题第60-61页
结束语第61-62页
注释第62-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低年级语文写话现状及改进对策--以商丘市三所小学为个案
下一篇: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策略研究--以长春市某小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