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SP工艺合金工具钢75Cr1再结晶研究及组织预报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合金工具钢的发展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刃具用钢 | 第11页 |
1.2.2 模具用钢 | 第11-13页 |
1.2.3 量具用钢 | 第13页 |
1.3 CSP工艺的发展及特点 | 第13-15页 |
1.3.1 CSP工艺的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3.2 CSP工艺的特点 | 第14-15页 |
1.4 动态再结晶 | 第15-22页 |
1.4.1 动态再结晶应力-应变曲线 | 第16-17页 |
1.4.2 动态再结晶影响因素 | 第17页 |
1.4.3 热变形过程中流动应力模型 | 第17-20页 |
1.4.4 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 | 第20-22页 |
1.5 静态再结晶 | 第22-24页 |
1.5.1 静态再结晶的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1.5.2 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 | 第23-24页 |
1.6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案 | 第25-3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2.2 动态再结晶实验方案 | 第25-26页 |
2.3 静态再结晶实验方案 | 第26-30页 |
第三章 动态再结晶实验结果分析 | 第30-51页 |
3.1 动态再结晶应力-应变曲线 | 第30-32页 |
3.1.1 变形温度对动态再结晶的影响 | 第30-31页 |
3.1.2 变形速率对动态再结晶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 不同变形条件下的原始奥氏体组织形貌 | 第32-34页 |
3.3 Z参数方程的建立 | 第34-38页 |
3.4 动态再结晶模型的建立 | 第38-49页 |
3.4.1 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模型 | 第38-39页 |
3.4.2 动态再结晶百分数模型 | 第39-43页 |
3.4.3 高温奥氏体区流动应力模型 | 第43-47页 |
3.4.4 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模型 | 第47-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静态再结晶实验结果分析 | 第51-68页 |
4.1 静态再结晶软化率的计算 | 第51-52页 |
4.2 静态再结晶应力-应变曲线 | 第52-58页 |
4.2.1 变形温度对静态再结晶的影响 | 第52-54页 |
4.2.2 变形程度对静态再结晶的影响 | 第54-56页 |
4.2.3 变形速率对静态再结晶的影响 | 第56-58页 |
4.3 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方程 | 第58-67页 |
4.3.1 静态再结晶变形激活能的确定 | 第59-60页 |
4.3.2 t_(0.5)方程各系数的确定 | 第60-63页 |
4.3.3 系数k的确定 | 第63-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75Cr1钢热轧过程组织预报 | 第68-81页 |
5.1 VB模拟软件介绍 | 第68-72页 |
5.2 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热轧组织预报 | 第72-80页 |
5.2.1 不同成品规格的热轧组织预报 | 第72-74页 |
5.2.2 不同铸坯晶粒尺寸的热轧组织预报 | 第74-76页 |
5.2.3 不同精轧入口温度的热轧组织预报 | 第76-78页 |
5.2.4 不同压下量的热轧组织预报 | 第78-8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90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