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观教育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引言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3-18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8-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页
    1.4 本文创新之处第19-21页
第2章 新媒体和大学生消费观的一般理论概述第21-27页
    2.1 新媒体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第21-24页
        2.1.1 新媒体的概念第21-22页
        2.1.2 新媒体的基本特征第22-24页
    2.2 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概念阐述第24-26页
        2.2.1 消费的含义第24页
        2.2.2 消费观的含义第24-25页
        2.2.3 消费观教育的内容第25页
        2.2.4 大学生网络消费观教育的内涵第25-26页
    2.3 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7-42页
    3.1 调查问卷对象的基本情况第27-28页
    3.2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分析第28-34页
        3.2.1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生活和消费对网络依赖的现状分析第29-30页
        3.2.2 新媒体时代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因素的现状分析第30-32页
        3.2.3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性消费意识调查的现状分析第32-33页
        3.2.4 新媒体时代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观形成因素的现状分析第33-34页
    3.3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观存在的问题第34-41页
        3.3.1 对新媒体的依赖作用大,网络消费的频率高第34-35页
        3.3.2 理性消费意识不强,盲目的感性消费观第35-37页
        3.3.3 享乐心理强化,痴迷符号的消费主义价值观第37-39页
        3.3.4 时间观念淡化,认同消费衡量人生的价值观第39页
        3.3.5 攀比现象严重,崇尚超前消费观第39-40页
        3.3.6 网络安全消费观和维权意识淡薄第40-41页
    3.4 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观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第42-51页
    4.1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观教育现状分析第42-47页
        4.1.1 高校层面消费观教育的缺失第42-44页
        4.1.2 家庭层面消费观教育的偏颇第44-46页
        4.1.3 社会层面消费观教育的误导第46-47页
    4.2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观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7-50页
        4.2.1 学校网络消费观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7-48页
        4.2.2 家庭网络消费观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8-49页
        4.2.3 社会网络消费观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9-50页
    4.3 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观教育的对策第51-56页
    5.1 以学校为主体,重点培养大学生理性的网络消费观第51-53页
        5.1.1 思政部门创新教育方法,増加网络消费观内容第51页
        5.1.2 加强师生的沟通交流,提升教师个人修养第51-52页
        5.1.3 主管部门加强制度建设,加强校园新媒体管理第52页
        5.1.4 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倡导网络消费新风气第52-53页
    5.2 以家庭为辅助,侧面引导大学生适度网络消费观第53-54页
        5.2.1 改变传统的家庭观念,培养大学生的自立意识第53页
        5.2.2 提升对网络消费的认识,做好网络消费的带头作用第53页
        5.2.3 了解大学生的网络消费动向,及时进行引导第53-54页
    5.3 以社会为依托,全面倡导大学生合理网络消费观第54-55页
        5.3.1 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安全第54页
        5.3.2 净化网络风气,提倡合理健康的绿色网络消费观第54-55页
        5.3.3 网络媒体严格把守市场准入,防范不良信息侵入第55页
        5.3.4 网络销售主体加强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创造文明有序的网络销售环境第55页
    5.4 小结第55-56页
结论与展望第56-57页
    1、结论第56页
    2、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附录第60-63页
致谢第63-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县域财政部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以山西省岚县财政局为例
下一篇:基于高校微信公众号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