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兽变形文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0-16页 |
第一章 西方人兽变形文学的历史流变 | 第16-24页 |
第一节 “变形”与“人兽变形” | 第16-18页 |
一、“变形”的广义、狭义之分 | 第16-17页 |
二、人兽关系的密切性 | 第17-18页 |
三、人兽变形的动态美 | 第18页 |
第二节 西方人兽变形文学的起源与发展 | 第18-21页 |
一、古希腊神话中的人兽变形 | 第19-21页 |
二、19 世纪文学中的人兽变形 | 第21页 |
第三节 20 世纪人兽变形文学 | 第21-24页 |
第二章 西方人兽变形文学的美学特征 | 第24-36页 |
第一节 生命特征的类似 | 第24-26页 |
第二节 语言的焦虑 | 第26-29页 |
第三节 爱的渴望 | 第29-32页 |
第四节 换位思想 | 第32-36页 |
第三章 西方人兽变形文学的发展趋向 | 第36-49页 |
第一节 创作思想:由万物有灵到存在主义 | 第36-39页 |
一、社会的荒诞感 | 第37-38页 |
二、人的“自由选择” | 第38页 |
三、人与他人的关系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创作意图:由劝诫、逃避到存在、抗拒 | 第39-42页 |
一、从惩恶扬善到心理治疗 | 第39-40页 |
二、从逃避死亡到抗拒异化 | 第40-42页 |
第三节 创作主旨:由敬畏神灵到人类中心 | 第42-45页 |
一、从敬畏神到亵渎神 | 第42-44页 |
二、从万物平等到人类中心 | 第44-45页 |
第四节 创作手法:由神圣叙事到荒诞幽默 | 第45-49页 |
一、荒诞 | 第45-46页 |
二、黑色幽默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