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1. 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工作方法 | 第14-19页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1.1.1 单亲家庭 | 第14页 |
1.1.2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 | 第14-15页 |
1.1.3 青少年社会工作 | 第15页 |
1.2 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1.2.1 社会支持网络 | 第15页 |
1.2.2 优势视角 | 第15-16页 |
1.2.3 社会支持理论 | 第16页 |
1.3 工作方法 | 第16-19页 |
1.3.1 个案工作含义 | 第16页 |
1.3.2 个案工作的原则 | 第16-17页 |
1.3.3 个案方法核心技巧 | 第17-19页 |
2.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成因 | 第19-24页 |
2.1 M社区单亲家庭子女调查概述 | 第19-20页 |
2.1.1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现状调查及数据分析 | 第19页 |
2.1.2 社会工作服务在当地的开展情况 | 第19-20页 |
2.2 M社区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表现 | 第20-21页 |
2.2.1 孤独倾向严重,自我封闭 | 第20页 |
2.2.2 自责倾向突出,心理失去平衡 | 第20页 |
2.2.3 存在明显的焦虑,正常接触时缺乏信心 | 第20页 |
2.2.4 冲动倾向严重,有极端念头 | 第20-21页 |
2.3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1-24页 |
2.3.1 自身问题困扰 | 第21-22页 |
2.3.2 缺少家庭关怀 | 第22页 |
2.3.3 在校期间心理问题未被重视 | 第22-23页 |
2.3.4 社会关注度不足 | 第23-24页 |
3. 个案服务具体实施过程 | 第24-45页 |
3.1 接案 | 第24-26页 |
3.1.1 案主信息 | 第24页 |
3.1.2 接案原因 | 第24-25页 |
3.1.3 面谈 | 第25页 |
3.1.4 收集资料 | 第25页 |
3.1.5 初步预估 | 第25页 |
3.1.6 建立专业关系 | 第25-26页 |
3.2 预估 | 第26页 |
3.2.1 服务对象心理状况预估 | 第26页 |
3.2.2 问题认定 | 第26页 |
3.3 计划 | 第26-27页 |
3.3.1 设定目的和目标 | 第26-27页 |
3.3.2 构建行动计划 | 第27页 |
3.4 介入 | 第27-42页 |
3.4.1 介入初期:了解案主情况,建立专业关系 | 第27-31页 |
3.4.2 介入中期:沟通案主父母,建立沟通桥梁 | 第31-36页 |
3.4.3 介入后期:鼓励对外接触,重新定位自己 | 第36-42页 |
3.5 评估 | 第42-43页 |
3.5.1 过程评估 | 第42页 |
3.5.2 结果评估 | 第42-43页 |
3.6 结案 | 第43-45页 |
3.6.1 案主改变情况 | 第43页 |
3.6.2 案主支持情况 | 第43页 |
3.6.3 个案目标达成情况 | 第43-45页 |
4.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45-48页 |
4.1 结论 | 第45页 |
4.2 对策建议 | 第45-48页 |
4.2.1 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 第45-46页 |
4.2.2 重视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及社会工作介入的作用 | 第46页 |
4.2.3 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 | 第46-47页 |
4.2.4 普及家庭社会工作的方法 | 第47页 |
4.2.5 积极搭建服务平台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