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三节 研究回顾与评述 | 第10-15页 |
一、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二、中国研究成果梳理 | 第11-13页 |
三、西方国家网络舆情研究 | 第13-14页 |
四、越南研究现状 | 第14页 |
五、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一、舆情与网络舆情 | 第16-17页 |
二、网络舆情危机 | 第17-18页 |
三、政府信息公开 | 第18页 |
第二节 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一、政府透明度理论 | 第18-19页 |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9-20页 |
第三章 越南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现状 | 第20-34页 |
第一节 网络舆情危机中的政府信息公开 | 第20-24页 |
一、网络舆情危机产生和演变 | 第20-21页 |
二、网络舆情危机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和准则 | 第21-24页 |
第二节 越南政府信息公开情况 | 第24-27页 |
一、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情况 | 第24页 |
二、越南政府信息公开 | 第24-27页 |
第三节 越南网络舆情危机的案例分析 | 第27-30页 |
一、“河内警察殴打记者”事件简述 | 第27-28页 |
二、“河内警察殴打记者”事件的网络传播 | 第28-29页 |
三、警方对“刑警殴打记者”事件的回应 | 第29页 |
四、“刑警殴打记者”的舆情分析 | 第29-30页 |
第四节 越南网络舆情危机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一、舆情危机信息公开缺乏时效性 | 第30页 |
二、政府与公众的信息不对称 | 第30-31页 |
三、政府舆情危机信息公开缺乏主动性 | 第31页 |
第五节 越南网络舆论危机信息公开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4页 |
一、政府危机信息公开重视不足 | 第31-32页 |
二、危机信息公开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2页 |
三、危机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 | 第32-33页 |
四、公众媒体危机信息公开缺乏引导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外国政府网络舆情危机信息公开的经验与启示 | 第34-38页 |
第一节 美国网络舆情危机信息公开的经验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日本网络舆情危机信息公开的经验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国外网络舆情危机信息公开的启示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完善越南政府网络舆情危机信息公开的对策 | 第38-42页 |
第一节 转变思想挂念,强化公民意识 | 第38-39页 |
一、转变政府思想观念 | 第38页 |
二、提升公民知情权意识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发挥正确导向,拓宽反馈渠道 | 第39-40页 |
一、充分发挥媒体正确导向作用 | 第39页 |
二、拓宽危机信息传播渠道 | 第39页 |
三、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完善网络舆情危机监管与法律体系 | 第40-42页 |
一、建立监管部门预警机制 | 第40页 |
二、监管部门权力“内外兼治” | 第40-42页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