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20页 |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四)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一、中国对非文化外交的萌芽期:1955年-1966年 | 第20-27页 |
(一) 政策背景:文化先行,以文结友 | 第20-21页 |
(二) 中国对非文化外交的主要举措 | 第21-25页 |
(三) 阶段特点:文化先行 | 第25-27页 |
二、中国对非文化外交的停滞与恢复期:1967年-1977年 | 第27-30页 |
(一) 政策背景:反对"封资修文化大交融" | 第27-28页 |
(二) 中国对非文化外交的主要举措 | 第28页 |
(三) 阶段特点:体育外交 | 第28-30页 |
三、中国对非文化外交的发展期:1978年-1999年 | 第30-35页 |
(一) 政策背景:以经贸合作为重点 | 第30-31页 |
(二) 中国对非文化外交的主要举措 | 第31-34页 |
(三) 阶段特点:传统形式的量变 | 第34-35页 |
四、中国对非文化外交的繁荣期:2000年至今 | 第35-49页 |
(一) 政策背景:文化软实力 | 第35-36页 |
(二) 中国对非文化外交的主要举措 | 第36-40页 |
(三) 阶段特点:以中非合作论坛为载体 | 第40-43页 |
(四) 个案研究:非洲孔子学院 | 第43-49页 |
五、中国对非文化外交的理性思考 | 第49-58页 |
(一) 中国对非文化外交的独特价值与战略意义 | 第49-53页 |
(二) 目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 第53-56页 |
(三) 对策与建议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