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结构理论论文

岩溶空腔对大断面公路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页
    1.2 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岩溶隧道开挖稳定性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大、特大断面隧道施工力学行为及扩挖工法研究现状第14页
        1.2.3 岩溶空腔对隧道渗流规律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4 研究现状评价第15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5-17页
        1.3.1 研究目标第15页
        1.3.2 研究主要内容第15-16页
        1.3.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2章 依托工程概况第17-23页
    2.1 工程简介第17-18页
    2.2 岩溶空腔分布特征第18-19页
    2.3 双碑隧道断面结构特征第19-20页
    2.4 双碑隧道施工工法第20-21页
    2.5 双碑隧道水环境特点第21-22页
    2.6 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空腔对隧道断面开挖稳定性影响第23-56页
    3.1 模型参数的选取第23-24页
        3.1.1 基本假定第23页
        3.1.2 围岩参数第23-24页
        3.1.3 初期支护参数第24页
    3.2 数值分析过程第24-27页
        3.2.1 模型建立及边界条件第24-25页
        3.2.2 开挖工法第25页
        3.2.3 岩溶空腔模拟第25-26页
        3.2.4 量测项目第26-27页
    3.3 空腔大小的影响第27-39页
        3.3.1 计算工况选取第27页
        3.3.2 三车道结果分析第27-33页
        3.3.3 紧急停车带结果分析第33-39页
    3.4 空腔位置的影响第39-42页
        3.4.1 计算工况选取第39页
        3.4.2 三车道结果分析第39-40页
        3.4.3 紧急停车带第40-42页
    3.5 空腔间距的影响第42-54页
        3.5.1 计算工况的选取第42-43页
        3.5.2 三车道结果分析第43-48页
        3.5.3 紧急停车带第48-54页
    3.6 小结第54-56页
第4章 空腔对隧道纵向开挖稳定性影响第56-79页
    4.1 模型参数第56页
    4.2 全过程数值分析第56-60页
        4.2.1 模型概况第56-57页
        4.2.2 开挖工序第57-58页
        4.2.3 岩溶空腔模拟第58-59页
        4.2.4 量测系统第59-60页
    4.3 试验工况确定第60-61页
    4.4 三车道断面计算结果分析第61-69页
        4.4.1 洞周位移及围岩应力场分析第61-64页
        4.4.2 初期支护内力第64-67页
        4.4.3 围岩塑性区第67-69页
    4.5 紧急停车带结果分析第69-77页
        4.5.1 洞周位移与洞周位移场第69-72页
        4.5.2 初期支护内力第72-74页
        4.5.3 围岩塑性区第74-77页
    4.6 小结第77-79页
第5章 空腔对隧道二衬结构受力及安全性影响第79-102页
    5.1 模型参数第79页
    5.2 数值分析第79-81页
        5.2.1 模型的建立第79-80页
        5.2.2 岩溶空腔模拟第80页
        5.2.3 边界条件第80页
        5.2.4 数据的监测和处理第80-81页
    5.3 空腔大小的影响第81-94页
        5.3.1 计算工况选取第81-82页
        5.3.2 三车道结果分析第82-88页
        5.3.3 紧急停车带结果分析第88-94页
    5.4 临近隧道空腔位置的影响第94-100页
        5.4.1 计算工况的选取第94页
        5.4.2 三车道结果分析第94-97页
        5.4.3 紧急停车带结果分析第97-100页
    5.5 小结第100-102页
结论与展望第102-106页
    (一) 结论第102-105页
    (二) 展望第105-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专利及参与科研项目第111-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埋硬岩隧道开挖稳定性及柔性防护网快速施工工法研究
下一篇:CrMnFeCoNiZr高熵合金热加工行为及有限元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