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高熵合金的理论依据 | 第13-16页 |
1.2.1 高熵合金定义 | 第13-15页 |
1.2.2 高熵合金的特征 | 第15-16页 |
1.2.3 形成固溶体的判据 | 第16页 |
1.3 高熵合金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4 高熵合金的性能与制备方法 | 第18-22页 |
1.5 金属材料热变形行为的研究 | 第22-23页 |
1.5.1 高温流变特征 | 第22页 |
1.5.2 高温变形软化机制 | 第22-23页 |
1.6 合金热加工图的研究与应用 | 第23-24页 |
1.7 DEFORM有限元模拟 | 第24页 |
1.8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1.8.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1.8.2 研究工艺路线 | 第25页 |
1.8.3 拟解决的问题 | 第25-26页 |
第2章 CrMnFeCoNiZr_x高熵合金的制备及测试方法 | 第26-32页 |
2.1 CrMnFeCoNiZr_x高熵合金的制备 | 第26-28页 |
2.1.1 合金元素的选择 | 第26-27页 |
2.1.2 真空中频感应熔炼工艺 | 第27-28页 |
2.2 轴对称等温热压缩实验 | 第28-29页 |
2.3 CrMnFeCoNiZr_x高熵合金测试方法 | 第29-31页 |
2.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9页 |
2.3.2 光学显微镜(OM)分析实验 | 第29页 |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29-30页 |
2.3.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 第30页 |
2.3.5 维氏硬度(HV)测试 | 第30页 |
2.3.6 密度测定 | 第30-31页 |
2.4 热加工图绘制 | 第31页 |
2.5 本构方程的建立及DEFORM有限元模拟 | 第31-32页 |
第3章 CrMnFeCoNiZr_x系高熵合金组织结构与性能 | 第32-45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CrMnFeCoNiZr_x系高熵合金相形成规律 | 第32-34页 |
3.3 CrMnFeCoNiZr_x系高熵合金显微组织分析 | 第34-41页 |
3.4 CrMnFeCoNiZr_x高熵合金的硬度分析 | 第41-42页 |
3.5 CrMnFeCoNiZr_x系高熵合金热压缩性能 | 第42-43页 |
3.6 本章小节 | 第43-45页 |
第4章 CrMnFeCoNiZr_x系高熵合金热加工行为 | 第45-63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热加工图理论依据及功率耗散图建立 | 第45-51页 |
4.2.1 功率耗散系数理论及耗散图建立 | 第45-49页 |
4.2.2 CrMnFeCoNi高熵合金功率耗散图分析 | 第49-51页 |
4.3 失稳判据理论和失稳图的建立 | 第51-54页 |
4.4 CrMnFeCoNiZr_(0.5)高熵合金热加工图分析 | 第54-61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61-63页 |
第5章 CrMnFeCoNiZr_x高熵合金高温流变本构模型及FEM热成型模拟 | 第63-82页 |
5.1 引言 | 第63页 |
5.2 CrMnFeCoNiZr_x高熵合金热压缩流变曲线及导致动态软化机制差异原因的探讨 | 第63-67页 |
5.2.1 CrMnFeCoNiZr_x高熵合金热压缩流变曲线 | 第63-65页 |
5.2.2 导致动态软化机制差异的原因探讨 | 第65-67页 |
5.3 本构方程的建立 | 第67-74页 |
5.3.1 CrMnFeCoNi高熵合金本构方程参数的确定 | 第68-71页 |
5.3.2 CrMnFeCoNiZr_(0.5)高熵合金本构方程参数的确定 | 第71-74页 |
5.4 CrMnFeCoNiZr_x高熵合金本构模型的验证 | 第74-76页 |
5.5 CrMnFeCoNiZr_(0.5)高熵合金涡轮盘热成型有限元模拟及工艺优化 | 第76-81页 |
5.5.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76-77页 |
5.5.2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77-81页 |
5.6 本章小节 | 第81-82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