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问题提出 | 第10-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3.2 应用价值 | 第12页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第12-15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现状 | 第15-27页 |
2.1 相关理论 | 第15-21页 |
2.1.1 采购代理概述 | 第15-16页 |
2.1.2 产品定位方法概述 | 第16-18页 |
2.1.3 多属性决策概述 | 第18-20页 |
2.1.4 预测方法概述 | 第20-21页 |
2.2 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2.2.1 采购代理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2.2.2 产品定位方法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2.2.3 多属性决策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2.2.4 采购量预测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2.3 文献述评 | 第25-27页 |
第3章 工业品采购代理企业产品选择模型构建 | 第27-41页 |
3.1 层次分析法 | 第27-30页 |
3.1.1 层次分析法简介 | 第27-28页 |
3.1.2 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 | 第28-30页 |
3.2 工业品采购代理企业产品选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30-35页 |
3.2.1 产品选择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 | 第30-31页 |
3.2.2 产品选择模型指标的设计 | 第31-33页 |
3.2.3 产品选择模型指标说明 | 第33-35页 |
3.3 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 第35-39页 |
3.3.1 模型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5-36页 |
3.3.2 模型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6-38页 |
3.3.3 模型综合权重的确定 | 第38-39页 |
3.4 工业品采购代理企业产品选择模型 | 第39-41页 |
第4章 工业品采购代理企业采购量预测 | 第41-53页 |
4.1 趋势回归预测模型构建 | 第43-44页 |
4.2 三次指数平滑法 | 第44-46页 |
4.2.1 初始值的确定 | 第45页 |
4.2.2 平滑系数的选择 | 第45页 |
4.2.3 三次指数平滑法模型 | 第45-46页 |
4.3 灰色预测模型及其检验 | 第46-50页 |
4.3.1 GM(1,1)模型基本原理 | 第46-47页 |
4.3.2 GM(1,1)模型预测步骤 | 第47-48页 |
4.3.3 GM(1,1)模型检验 | 第48-50页 |
4.4 Shapley组合预测模型 | 第50-53页 |
第5章 实证分析 | 第53-76页 |
5.1 工业品采购代理企业产品选择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53-57页 |
5.2 工业品采购代理企业采购量预测的实证分析 | 第57-76页 |
5.2.1 数据来源说明 | 第57-58页 |
5.2.2 工业品采购代理企业采购量的单项预测模型实证分析 | 第58-68页 |
5.2.3 工业品采购代理企业采购量的组合预测模型实证分析 | 第68-74页 |
5.2.4 各预测模型对比 | 第74-7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7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附录1 调查问卷 | 第81-84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与学术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