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房屋细部构造设计论文--门、窗论文

徽州古民居窗的设计与表达研究

致谢第7-9页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9页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9-2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9-20页
        1.2.2 研究意义第20页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20-25页
        1.3.1 国内研究概况第20-24页
        1.3.2 国外研究概况第24-25页
    1.4 研究范围的界定第25-26页
        1.4.1 研究时间范围的界定第25页
        1.4.2 研究中调研区域范围的界定第25-26页
        1.4.3 研究对象范围的界定第26页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26-29页
        1.5.1 研究主要内容第26页
        1.5.2 研究方法第26-27页
        1.5.3 研究技术路线第27-29页
第二章 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发展与演变第29-37页
    2.1 传统窗的发展和演变第29-33页
        2.1.1 窗的起源第29页
        2.1.2 窗的发展演变第29-33页
    2.2 传统窗的形制第33-36页
        2.2.1 直棂窗第33-34页
        2.2.2 睒电窗第34页
        2.2.3 隔扇窗第34-35页
        2.2.4 横披窗第35页
        2.2.5 支摘窗第35-36页
        2.2.6 墙窗第36页
    2.3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徽州古民居窗的调查第37-47页
    3.1 徽州古民居窗的发展背景第37-38页
        3.1.1 地理环境因素第37-38页
        3.1.2 人文环境因素第38页
    3.2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现状第38-40页
        3.2.1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分布情况第38-39页
        3.2.2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类型第39-40页
    3.3 徽州古民居窗的调查过程简述第40-41页
        3.3.1 资料来源第40-41页
        3.3.2 调研实施过程第41页
    3.4 徽州古民居窗的类型及特征第41-46页
        3.4.1 隔扇窗第42页
        3.4.2 护净窗第42-43页
        3.4.3 支摘窗第43-44页
        3.4.4 横披窗第44页
        3.4.5 漏窗第44-45页
        3.4.6 空窗第45页
        3.4.7 假窗第45-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徽州古民居窗的功能设计与表达第47-71页
    4.1 窗的开口形式设计第47-51页
        4.1.1 开口形式的类型与统计第47-50页
        4.1.2 开口形式的功能分析第50-51页
    4.2 窗的比例和尺度分析第51-61页
        4.2.1 比例尺度的统计第51-53页
        4.2.2 比例尺度的功能分析第53-55页
        4.2.3 以护净窗为例的比例尺度分析第55-61页
    4.3 窗的开启方式设置第61-63页
        4.3.1 开启方式的统计第61-62页
        4.3.2 开启方式的功能分析第62-63页
    4.4 窗的位置布局第63-70页
        4.4.1 相同窗类型,不同位置的窗第64-66页
        4.4.2 以功能性为导向的窗的位置布局第66-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徽州古民居窗的技术设计与表达第71-87页
    5.1 徽州地区常见的窗材料第71-73页
        5.1.1 木材第71-72页
        5.1.2 石材第72页
        5.1.3 砖材第72-73页
        5.1.4 窗的辅助材料第73页
    5.2 窗的营造工艺第73-77页
        5.2.1 窗的木作营造工艺第74-77页
        5.2.2 窗的石作营造工艺第77页
        5.2.3 窗的砖作营造工艺第77页
    5.3 窗的基本构件及名称第77-86页
        5.3.1 护净窗各构件第78-86页
        5.3.2 窗配饰第86页
    5.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六章 徽州古民居窗的艺术设计与表达第87-109页
    6.1 窗的图案类型第87-93页
        6.1.1 几何图案第87-88页
        6.1.2 植物图案第88-89页
        6.1.3 动物图案第89-91页
        6.1.4 博古杂宝图案第91-92页
        6.1.5 人物神仙图案第92-93页
    6.2 窗的艺术与视知觉第93-97页
        6.2.1 窗的尺度设计范围受直觉影响第93页
        6.2.2 窗图案对视觉的刺激和唤醒第93-94页
        6.2.3 对称性原则第94-95页
        6.2.4 平衡性原则第95-96页
        6.2.5 重要性原则第96-97页
    6.3 窗的空间氛围和造景艺术表达第97-101页
        6.3.1 窗空间的定义第97-98页
        6.3.2 窗空间的特征第98页
        6.3.3 窗的框景艺术表达第98-101页
    6.4 传统文化在徽州古民居窗中的体现第101-108页
        6.4.1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思想第101-102页
        6.4.2 宗族礼法的等级制度第102-103页
        6.4.3 崇儒兴文的文化氛围第103页
        6.4.4 不同身份的体现第103-106页
        6.4.5 徽州文化艺术的体现第106-108页
    6.5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09-112页
    7.1 各章小结第109页
    7.2 论文研究成果第109-110页
    7.3 不足与展望第110-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5页
附录1 调研资料清单第115-150页
附录2第150-1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151-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住区景观微气候生态设计方法研究
下一篇:安徽近代天主教堂形式研究(186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