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综述 | 第12-18页 |
| 1.1 微生物菌剂的概述 | 第12-14页 |
| 1.1.1 微生物菌剂的简介 | 第12页 |
| 1.1.2 微生物菌剂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 第12-14页 |
| 1.2 微生物菌剂的生产 | 第14-16页 |
| 1.2.1 高效菌种的选育 | 第14-15页 |
| 1.2.2 复合菌剂的构建 | 第15页 |
| 1.2.3 微生物菌剂的发酵工艺 | 第15页 |
| 1.2.4 菌体吸附剂 | 第15-16页 |
| 1.2.5 菌剂的干燥、贮藏 | 第16页 |
| 1.3 微生物菌剂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 | 第16页 |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8页 |
| 1.4.1 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微生物菌剂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 第18-28页 |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 2.1.1 菌株分离样品 | 第18页 |
| 2.1.2 主要培养基 | 第18-19页 |
| 2.1.3 药品与试剂 | 第19-20页 |
| 2.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0页 |
| 2.1.5 菌株的分离与纯化 | 第20页 |
| 2.1.6 菌株的复筛 | 第20页 |
| 2.1.7 菌株的形态观察 | 第20-21页 |
| 2.1.8 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 | 第21页 |
| 2.1.9 分离菌株的16S rDNA序列分析 | 第21-22页 |
| 2.1.10 测定方法 | 第22页 |
| 2.1.11 数据处理 | 第22页 |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7页 |
| 2.2.1 初筛结果 | 第22页 |
| 2.2.2 复筛结果 | 第22-23页 |
| 2.2.3 菌株S3的形态学观察结果 | 第23-24页 |
| 2.2.4 菌株S3的生理生化特征结果 | 第24页 |
| 2.2.5 菌株的16S rDNA序列鉴定结果 | 第24-27页 |
| 2.3 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微生物菌种发酵条件及菌剂研究 | 第28-57页 |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3页 |
| 3.1.0 材料 | 第28-29页 |
| 3.1.1 培养方法 | 第29页 |
| 3.1.2 单菌株发酵培养基的筛选 | 第29-30页 |
| 3.1.3 发酵条件的筛选 | 第30页 |
| 3.1.4 发酵条件的正交优化 | 第30-31页 |
| 3.1.5 菌株间的拮抗试验 | 第31-32页 |
| 3.1.6 液体菌剂的吸附、干燥 | 第32页 |
| 3.1.7 菌剂优化组合研究 | 第32-33页 |
| 3.1.8 数据处理 | 第33页 |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3-56页 |
| 3.2.1 枯草芽孢杆菌S3的发酵培养基研究 | 第33-35页 |
| 3.2.2 枯草芽孢杆菌S3的发酵条件研究 | 第35-38页 |
| 3.2.3 枯草芽孢杆菌S3的发酵条件优化 | 第38页 |
| 3.3.4 枯草芽孢杆菌BS的发酵培养基研究 | 第38-41页 |
| 3.2.5 枯草芽孢杆菌BS的发酵条件的研究 | 第41-43页 |
| 3.2.6 枯草芽孢杆菌BS的发酵条件优化 | 第43-44页 |
| 3.2.7 胶质芽胞杆菌的发酵培养基研究 | 第44-46页 |
| 3.2.8 胶质芽胞杆菌的发酵条件的研究 | 第46-48页 |
| 3.2.9 胶质芽孢杆菌的发酵条件优化 | 第48-49页 |
| 3.2.10 巨大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研究 | 第49-52页 |
| 3.2.11 巨大芽孢杆菌的发酵条件的研究 | 第52-54页 |
| 3.2.12 巨大芽孢杆菌的发酵条件优化 | 第54-55页 |
| 3.2.13 菌株间的拮抗试验结果 | 第55页 |
| 3.2.14 不同菌剂组合对上海鸡毛菜鲜重、干重的影响 | 第55-56页 |
| 3.3 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四章 微生物菌剂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 | 第57-64页 |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7-58页 |
| 4.1.1 供试材料 | 第57页 |
| 4.1.2 试验地点 | 第57页 |
| 4.1.3 试验设计 | 第57-58页 |
| 4.1.4 取样与检测 | 第58页 |
| 4.1.5 数据处理 | 第58页 |
| 4.2 结果分析 | 第58-63页 |
| 4.2.1 微生物菌剂处理对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 4.2.2 微生物菌剂处理对土壤SOD及CAT活性的影响 | 第59-60页 |
| 4.2.3 微生物菌剂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 4.2.4 微生物菌剂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 4.2.5 微生物菌剂处理对土壤镉及稻谷镉含量的影响 | 第62-63页 |
| 4.3 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五章 结果与展望 | 第64-66页 |
| 5.1 主要结果 | 第64-65页 |
| 5.2 创新点 | 第65页 |
| 5.3 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6页 |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
| 作者简介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附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