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古代诗词运用研究--以人教版《思想品德》为例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中文文摘第4-9页
绪论第9-21页
    一、选题缘由第9-11页
        (一) 选题背景第9-10页
        (二) 选题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综述第11-17页
        (一) 关于古代诗词的思想品德教育价值的研究第11-14页
        (二) 关于古代诗词中思想品德教育资源的研究第14-15页
        (三) 关于古代诗词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相结合的途径的研究第15-17页
    三、研究目的、思路及方法第17-21页
        (一) 研究目的第17-18页
        (二) 研究思路第18页
        (三) 研究方法第18-21页
第一章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古代诗词的意义第21-35页
    第一节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选择第21-24页
        一. 古代诗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第21-22页
        二. 课堂教学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第22-23页
        三、古代诗词进课堂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第23-24页
    第二节 涵养当代学生的思想品德第24-29页
        一、引导价值取向,树立核心价值观第24-25页
        二、培养健全人格,塑造完美品质第25-26页
        三、促进道德感知,提高个人品德修养第26-27页
        四、调适逆反心理,塑造健康心理素质第27-28页
        五、开发想象空间,培养独特审美能力第28-29页
    第三节 增进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第29-35页
        一、有利于丰富教师的文学知识储备,增强自身魅力第29-30页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热情第30页
        三、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扩大教学的广延性和纵深性第30-31页
        四、有利于选择和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第31-32页
        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第32页
        六、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第32-35页
第二章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古代诗词的客观基础第35-47页
    第一节 古代诗词深厚的人文底蕴第35-38页
        一、古代诗词的人文精神第35-36页
        二、古代诗词的人文价值第36-38页
    第二节 运用古代诗词的当代社会氛围第38-43页
        一、国家对古代诗词的重视第38-40页
        二、学校对古代诗词的传承第40-42页
        三、古代诗词符合当代社会的价值取向第42-43页
    第三节 当代民众的社会心理基础第43-47页
        一、古代诗词符合当代民众的社会情感体验第43-44页
        二、当代民众对古代诗词的社会心理需求第44-47页
第三章 《思想品德》教学适用的古代诗词选择与解读第47-81页
    第一节 适于“成长中的我”的古代诗词示例解读第47-60页
        一、古代诗词中的勤学修身第47-48页
        二、古代诗词中的生命至上第48-49页
        三、古代诗词中的高雅情趣第49页
        四、古代诗词中的人格尊严第49-50页
        五、古代诗词中的乐观自信第50页
        六、古代诗词中的坚强不息第50-60页
    第二节 适于“我与他人和集体”的古代诗词示例解读第60-71页
        一、古代诗词中的思乡孝亲第60-61页
        二、古代诗词中的珍贵友谊第61页
        三、古代诗词中的高尚爱情第61-62页
        四、古代诗词中的师生恩情第62-63页
        五、古代诗词中的诚实守信第63-71页
    第三节 适于“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古代诗词示例解读第71-81页
        一、古代诗词中的责任意识第71-72页
        二、古代诗词中的爱国情怀第72页
        三、古代诗词中的反战思想第72-81页
第四章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古代诗词的原则和方法第81-93页
    第一节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古代诗词的运用原则第81-85页
        一、针对性原则第81-82页
        二、服务性原则第82-83页
        三、启发性原则第83-84页
        四、审美性原则第84页
        五、简练性原则第84-85页
    第二节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古代诗词的方法第85-89页
        一、朗诵法第85-86页
        二、意象教学法第86-87页
        三、情感共鸣法第87-88页
        四、自主—合作—探究法第88-89页
    第三节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古代诗词应注意的问题第89-93页
        一、避免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第89页
        二、避免课堂教学走向形式化第89-90页
        三、避免古代诗词在课堂教学中喧宾夺主第90-93页
结论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致谢第99-101页
个人简历第101-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善民生视角下农民工的体面劳动研究
下一篇:闽西革命根据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29-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