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4-17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三、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一章 闽西革命根据地党开展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背景和必要性 | 第17-23页 |
第一节 闽西革命根据地党开展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背景 | 第17-20页 |
一、闽西的政治经济状况 | 第17-18页 |
二、闽西地方党组织的建立 | 第18-19页 |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闽西的传播 | 第19-20页 |
第二节 闽西革命根据地党开展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 第20-23页 |
一、发挥农民阶级革命主力军作用的迫切需要 | 第21页 |
二、农村斗争环境下建设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现实需要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闽西革命根据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 第23-33页 |
第一节 开展共产主义精神和马列主义教育 | 第23-25页 |
一、提高农民的共产主义精神 | 第23-24页 |
二、用马列主义武装农民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 第25-27页 |
一、扩大土地革命 | 第25-26页 |
二、加紧限制富农斗争 | 第26-27页 |
第三节 破除封建思想对农民的束缚 | 第27-29页 |
一、打破封建礼教 | 第28页 |
二、扫除封建迷信 | 第28-29页 |
第四节 阶级意识和阶级斗争的教育 | 第29-33页 |
一、提高农民阶级意识 | 第29-30页 |
二、加紧阶级斗争教育 | 第30-33页 |
第三章 闽西革命根据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途径 | 第33-45页 |
第一节 开展具有革命意义的扫盲运动 | 第33-36页 |
一、夜校的革命作用 | 第34页 |
二、识字班和问字所的宣传教育作用 | 第34-35页 |
三、读报团的宣讲作用 | 第35-36页 |
第二节 联合各种组织团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 第36-38页 |
一、文化团体的思想动员作用 | 第36-37页 |
二、农民协会的组织作用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利用刊物和教材进行宣传教育 | 第38-39页 |
一、发挥革命刊物的宣传作用 | 第38页 |
二、利用新教材进行宣传 | 第38-39页 |
第四节 以文艺为载体开展生动的思想政治工作 | 第39-42页 |
一、做好红色革命歌谣的传唱工作 | 第40页 |
二、发挥戏剧的宣传鼓动作用 | 第40-41页 |
三、利用直观的美术形式进行宣传 | 第41-42页 |
第五节 运用标语宣传的方式 | 第42-45页 |
一、运用标语宣传鼓动群众 | 第43页 |
二、运用标语宣传的成效 | 第43-44页 |
三、运用标语宣传的技术 | 第44-45页 |
第四章 闽西革命根据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和现实启示 | 第45-57页 |
第一节 闽西革命根据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效 | 第45-50页 |
一、《古田会议决议》凝结了党对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探索成果 | 第45-47页 |
(一) 决议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在红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 第45-46页 |
(二) 决议强调了对人民群众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 | 第46-47页 |
(三) 决议规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 第47页 |
二、闽西革命根据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成效 | 第47-50页 |
(一) 提高广大贫苦农民的思想政治觉悟 | 第47-49页 |
(二) 激发广大贫苦农民的革命热情,壮大了红军队伍 | 第49-50页 |
(三) 唤起广大贫苦农民参加苏维埃政权工作的积极性 | 第50页 |
第二节 闽西革命根据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局限 | 第50-52页 |
一、存在命令主义的简单化倾向 | 第51页 |
二、存在一定的清谈主义错误倾向 | 第51-52页 |
第三节 闽西革命根据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启示 | 第52-57页 |
一、坚持从思想上建党,建设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 | 第52-53页 |
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农民,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倾向 | 第53-54页 |
三、注重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创新,提高宣传的有效性 | 第54-55页 |
四、关心群众依靠群众,切实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个人简历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