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中草药制剂的生产论文

黄绿蜜环菌生物催化白桦脂醇合成白桦脂酸的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6页
   ·白桦脂醇和白桦脂酸研究概况第13-17页
     ·白桦脂醇和白桦脂酸的主要来源及其结构第13-14页
     ·白桦脂醇、白桦脂酸及衍生物的生物活性及药理研究第14-16页
     ·白桦脂酸制备研究进展第16-17页
   ·离子液体在生物催化中的研究概况第17-20页
     ·离子液体组成及特性第17-18页
     ·离子液体在生物催化中的应用进展第18-19页
     ·离子液体在生物催化中的应用前景第19-20页
   ·细胞色素P450酶系研究概况第20-24页
     ·细胞色素P450酶系研究简史及种类第20-21页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组成及结构特征第21-22页
     ·细胞色素P450催化机制及反应类型第22-23页
     ·微生物细胞色素P450酶系功能第23-24页
   ·生物催化合成白桦脂酸研究展望及应用前景第24-26页
第二章 生物催化体系中白桦脂醇和白桦脂酸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的构建第26-35页
   ·材料与方法第26-28页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26-27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7页
     ·实验方法第27-28页
   ·结果与分析第28-33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性检测白桦脂酸合成第28-30页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同步定量检测白桦脂醇、白桦脂酸第30-33页
   ·讨论与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生物催化合成白桦脂酸目标菌的选育改造第35-44页
   ·材料与方法第35-38页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35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35-36页
     ·微生物菌株与培养基第36页
     ·离子注入诱变工艺第36-37页
     ·白桦脂醇、白桦脂酸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第37页
     ·扫描电镜观察诱变前、后菌株的微观形态第37-38页
   ·结果与分析第38-43页
     ·离子注入突变菌株的分离与形态变化第38-39页
     ·离子注入突变菌株的初筛第39页
     ·离子注入突变菌株的复筛第39-41页
     ·扫描电镜观察诱变前、后菌株的微观形态第41-43页
   ·讨论与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黄绿蜜环菌生物催化合成白桦脂酸转化方式筛选与条件优化第44-60页
   ·材料与方法第45-49页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45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45页
     ·微生物菌株与培养基第45-46页
     ·生物催化合成白桦脂酸的转化培养方法第46-47页
     ·转化产物白桦脂酸的分离制备第47-48页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同步定量检测白桦脂醇、白桦脂酸第48页
     ·生物催化合成白桦脂酸的条件优化试验设计第48-49页
   ·结果与分析第49-58页
     ·生物催化合成白桦脂酸的转化方式研究第49-51页
     ·生物催化合成白桦脂酸的转化条件优化第51-58页
   ·讨论与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离子对体系中黄绿蜜环菌催化合成白桦脂酸的研究第60-73页
   ·材料与方法第60-63页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60-61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61页
     ·微生物菌株与培养基第61页
     ·离子对体系中黄绿蜜环菌催化合成白桦脂酸的方法第61-62页
     ·转化产物白桦脂酸的分离制备第62页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同步定量检测白桦脂醇、白桦脂酸第62页
     ·离子对体系中黄绿蜜环菌催化合成白桦脂酸条件筛选第62-63页
     ·离子对体系与水相体系中菌体微观形态比较第63页
   ·结果与分析第63-71页
     ·离子对两相反应体系筛选第63-64页
     ·离子对体系中离子液体浓度对白桦脂酸合成的影响第64-65页
     ·离子对体系中共基质对白桦脂酸合成的影响第65-66页
     ·离子对体系中底物浓度对白桦脂酸合成的影响第66-67页
     ·离子对体系中静息细胞浓度对白桦脂酸合成的影响第67-68页
     ·离子对体系中转化反应时间对白桦脂酸合成的影响第68-69页
     ·水相体系和离子对两相体系中黄绿蜜环菌催化合成白桦脂酸比较第69-70页
     ·离子对体系与水相体系中菌体微观形态比较第70-71页
   ·讨论与小结第71-73页
第六章 参与转化合成白桦脂酸的黄绿蜜环菌细胞色素P450酶系初步研究第73-84页
   ·材料与方法第73-76页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73-74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74页
     ·微生物菌株与培养基第74-75页
     ·细胞色素P450酶抑制剂和诱导剂对黄绿蜜环菌催化合成白桦脂酸的影响第75页
     ·转化产物白桦脂酸的分离制备第75页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同步定量检测白桦脂醇、白桦脂酸第75页
     ·黄绿蜜环菌细胞色素P450酶的诱导及检测第75-76页
   ·结果与分析第76-83页
     ·细胞色素P450酶抑制剂和诱导剂对黄绿蜜环菌催化合成白桦脂酸能力影响第76-80页
     ·黄绿蜜环菌细胞色素P450的诱导及检测第80-83页
   ·讨论与小结第83-84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4-87页
   ·主要结论第84-85页
   ·后续研究展望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7页
致谢第97-98页
作者简历第98页
硕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曲霉(Monascus .spp)产生川芎嗪的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下一篇:越南安息香种子成分分析及超声波提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