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4-33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4-1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1.3 基本概念 | 第17-1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9-28页 |
1.2.1 污染产业转移的动因及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1.2.2 污染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效应 | 第21-22页 |
1.2.3 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区际污染产业空间演变的调控作用 | 第22-24页 |
1.2.4 环境规制下污染产业转移的影响 | 第24-27页 |
1.2.5 文献评述 | 第27-28页 |
1.3 研究目标、思路及框架 | 第28-30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8页 |
1.3.2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28-30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30-3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1.5 主要创新之处 | 第32-33页 |
第2章 环境规制下区际污染产业转移的机理 | 第33-65页 |
2.1 区际污染产业转移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 第33-38页 |
2.1.1 区际污染产业转移的机理 | 第33-37页 |
2.1.2 污染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 第37-38页 |
2.2 环境规制理论的演变与政策比较研究 | 第38-46页 |
2.2.1 环境规制理论的演变 | 第38-40页 |
2.2.2 环境规制政策的比较研究 | 第40-44页 |
2.2.3 环境规制政策选择的原则 | 第44-46页 |
2.3 区际污染产业转移污染治理的环境规制有效性 | 第46-59页 |
2.3.1 区际污染产业转移环境污染的解决途径 | 第46-55页 |
2.3.2 环境规制下区际污染产业转移的选择机制 | 第55-59页 |
2.4 环境规制对区际污染产业转移行为效应的演化博弈 | 第59-63页 |
2.4.1 博弈模型相关假设 | 第60页 |
2.4.2 变量设定及博弈支付矩阵 | 第60-61页 |
2.4.3 环境规制下污染产业的复制动态方程和演化稳定策略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3章 中国污染产业转移和环境规制的现状 | 第65-96页 |
3.1 中国污染产业转移的现状 | 第65-81页 |
3.1.1 中国污染废物排放区域转移情况 | 第65-71页 |
3.1.2 污染产业转移的动态描述分析 | 第71-81页 |
3.2 中国环境规制的现状分析 | 第81-94页 |
3.2.1 中国环境法律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 第81-85页 |
3.2.2 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不断健全 | 第85-87页 |
3.2.3 环境规制是命令控制型政策为主市场激励型为辅 | 第87-92页 |
3.2.4 中国环境规制颁布呈现区域差异 | 第92-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4章 环境规制对污染产业转移减排行为及技术创新的影响 | 第96-117页 |
4.1 环境规制与污染产业转移的减排行为研究 | 第96-105页 |
4.1.1 环境规制减排效应的区域性差异分析 | 第96-103页 |
4.1.2 环境规制与区际污染产业转移减排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 第103-105页 |
4.2 环境规制对中国污染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分析 | 第105-107页 |
4.3 环境规制对中国污染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研究 | 第107-115页 |
4.3.1 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 | 第107-110页 |
4.3.2 测算结果及分析 | 第110-112页 |
4.3.3 实证分析 | 第112-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5章 基于命令控制型的环境规制政策对污染产业转移的影响 | 第117-128页 |
5.1 环境规制影响下污染产业的区际转移 | 第117-122页 |
5.1.1 污染产业区际转移的测度原理 | 第118-119页 |
5.1.2 污染产业区际转移的测度结果分析 | 第119-122页 |
5.2 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污染产业区际转移的影响机制 | 第122-126页 |
5.2.1 计量模型的设定 | 第122页 |
5.2.2 指标的度量 | 第122-124页 |
5.2.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124-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第6章 市场激励型排污权交易制度对污染产业转移的影响 | 第128-156页 |
6.1 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概述 | 第128-135页 |
6.1.1 排污权交易制度概念及优点 | 第128-130页 |
6.1.2 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发展演变 | 第130-132页 |
6.1.3 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试点概况 | 第132-135页 |
6.2 排污权初始分配的方式及减排效率分析 | 第135-142页 |
6.2.1 无偿分配的合理性与原则 | 第135-136页 |
6.2.2 无偿分配的减排效率分析 | 第136-138页 |
6.2.3 拍卖分配的合理性与基本规则 | 第138-139页 |
6.2.4 拍卖分配排污权的减排效率分析 | 第139-141页 |
6.2.5 不同市场竞争环境下排污权初始分配方式的选择 | 第141-142页 |
6.3 排污权均衡价格的形成机制分析 | 第142-145页 |
6.3.1 拍卖分配机制下的均衡价格形成机制 | 第143-144页 |
6.3.2 排污权二级市场上均衡价格形成机制 | 第144-145页 |
6.4 市场激励型排污权交易制度下产业转移行为 | 第145-151页 |
6.4.1 排污权交易制度下企业的决策行为分析 | 第146-147页 |
6.4.2 构建数理模型与研究假说 | 第147-151页 |
6.5 市场激励型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不足与完善措施 | 第151-154页 |
6.5.1 市场激励型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不足 | 第152页 |
6.5.2 完善措施 | 第152-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154-156页 |
第7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56-166页 |
7.1 结论 | 第156-158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158-166页 |
7.2.1 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 第159-161页 |
7.2.2 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 | 第161-162页 |
7.2.3 注重多目标下的环境政策优化 | 第162-164页 |
7.2.4 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 | 第164-166页 |
附录 | 第166-17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7-187页 |
致谢 | 第187-188页 |
在学期间简介 | 第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