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1页 |
| ·概述 | 第9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理论背景 | 第9页 |
| ·现实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 ·“高原现象”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 ·国内“高原现象”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高校网球发展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内高校网球教学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6-18页 |
|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6页 |
| ·专家访谈法 | 第16页 |
| ·教学实验法 | 第16页 |
| ·数理统计法 | 第16-17页 |
| ·逻辑分析法 | 第17-18页 |
| 4 教学实验研究思路 | 第18-23页 |
| ·实验对象 | 第18页 |
| ·测量指标及方法 | 第18-20页 |
| ·实验假设 | 第20页 |
| ·实验目的 | 第20页 |
| ·实验时间、地点及器材 | 第20页 |
| ·实验实施过程 | 第20-21页 |
| ·教学实验控制方法与手段 | 第21-23页 |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3-41页 |
| ·高校网球普修课技能形成过程中的“高原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 第23-30页 |
| ·学习过程中未达到最佳动机 | 第23-25页 |
| ·未对旧的练习技术进行改造 | 第25-26页 |
| ·身体素质不能适应新技术的要求 | 第26-27页 |
| ·心理倦怠导致网球学习兴趣降低 | 第27-30页 |
| ·情感耗竭 | 第27-28页 |
| ·去人性化 | 第28-29页 |
| ·成就感丧失 | 第29-30页 |
| ·截击球成绩与发展趋势分析 | 第30-35页 |
| ·实验组成绩分析 | 第30-32页 |
| ·对照组成绩分析 | 第32-33页 |
| ·实验组与对照组成绩对比分析 | 第33-35页 |
| ·高压球成绩与发展趋势分析 | 第35-39页 |
| ·实验组成绩分析 | 第36-37页 |
| ·对照组成绩分析 | 第37页 |
| ·实验组与对照组成绩对比分析 | 第37-39页 |
| ·正反手击球成绩与发展趋势分析 | 第39-41页 |
| 6 高校网球普修课技能形成过程中的“高原现象”的应对方法 | 第41-47页 |
| ·引导学生调整学习的最佳动机 | 第41-42页 |
| ·增加新技术学习并改造旧技术 | 第42-43页 |
| ·多途径培养学生网球学习兴趣 | 第43-45页 |
| ·重视运用“反馈训练法” | 第44-45页 |
| ·丰富大学生网球文化知识 | 第45页 |
| ·强化身体素质、培养坚韧意志 | 第45-46页 |
| ·举行高校间中低水平业余比赛 | 第46-47页 |
| 7 结论与建议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7页 |
| ·建议 | 第47-48页 |
| ·文章研究中的不足及说明 | 第48-49页 |
| 8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 附件 | 第54-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