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后见之明偏差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后见之明偏差的概念、成分及实验范式 | 第10-12页 |
·后见之明偏差的理论模型 | 第12-18页 |
·认知模型 | 第13-15页 |
·元认知模型 | 第15-16页 |
·动机模型 | 第16-18页 |
·后见之明偏差的影响因素 | 第18-22页 |
·年龄 | 第18-19页 |
·人格变量 | 第19-20页 |
·选择的研究范式 | 第20-21页 |
·事件自我关联性及效价 | 第21-22页 |
·去后见之明偏差的研究 | 第22-26页 |
·指导语提示 | 第22-23页 |
·反事实推理 | 第23页 |
·专业知识学习 | 第23-24页 |
·贬损反馈信息 | 第24-26页 |
2 问题提出 | 第26-28页 |
3 研究一后见之明偏差大小与后见判断反应时的相关研究 | 第28-33页 |
·目的与假设 | 第28页 |
·方法 | 第28-29页 |
·被试 | 第28页 |
·实验材料与程序 | 第28-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1页 |
·讨论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研究二后见判断反应时对后见之明偏差大小的影响 | 第33-39页 |
·目的与假设 | 第33页 |
·方法 | 第33-35页 |
·被试 | 第33页 |
·实验材料与程序 | 第33-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讨论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5 研究三认知负荷对后见之明偏差的大小的影响 | 第39-45页 |
·目的与假设 | 第39页 |
·方法 | 第39-41页 |
·被试 | 第39页 |
·实验材料与程序 | 第39-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讨论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6 综合讨论 | 第45-50页 |
·研究结果的综合讨论 | 第45-47页 |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47-49页 |
·主要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附录A 研究一与研究二实验材料 | 第56-57页 |
附录B 研究三实验材料 | 第57-59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