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一、引言 | 第9-2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新课程标准要求 | 第9页 |
2.时代发展的需要 | 第9页 |
3.教学实际的需要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理论意义 | 第10页 |
2.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符号意识 | 第11页 |
2.小学数学符号化思想方法 | 第11-12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 | 第12-13页 |
2.关于符号化思想方法的研究 | 第13-15页 |
3.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五)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21页 |
1.研究内容 | 第16页 |
2.研究方法 | 第16页 |
3.访谈设计与测试工具的编制 | 第16-21页 |
二、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符号化思想方法现状调查 | 第21-40页 |
(一)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符号化思想方法教材分析 | 第21-24页 |
(二)小学数学教师对于符号化思想方法认识的调查 | 第24-28页 |
1.教师对“基本思想”的认识现状 | 第24-25页 |
2.教师对符号化思想方法的理解现状 | 第25-26页 |
3.教师对符号化思想方法渗透方法的了解现状 | 第26-27页 |
4.教师对提高学生运用符号化思想方法解题能力的认识现状 | 第27-28页 |
(三)小学数学第二学段学生符号化思想方法掌握的现状调查 | 第28-40页 |
1.学生符号化思想方法总体发展现状 | 第29-31页 |
2.学生符号化思想方法五个维度发展现状 | 第31-33页 |
3.学生对符号的认识现状 | 第33-34页 |
4.学生对符号的感悟现状 | 第34-35页 |
5.不同学校学生符号化思想方法掌握现状 | 第35-36页 |
6.男女生符号化思想方法掌握现状 | 第36-37页 |
7.不同数学学习兴趣的学生符号化思想方法掌握现状 | 第37-38页 |
8.不同数学成绩的学生符号化思想方法掌握现状 | 第38-39页 |
9.不同解决问题方式的学生符号化思想方法掌握现状 | 第39-40页 |
三、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符号化思想方法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 第40-43页 |
(一)小学数学教师对符号化思想方法认识中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1.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思想解读不够深刻 | 第40页 |
2.教师对符号化思想方法认识不足,观念转变困难 | 第40页 |
3.教师对教材中符号化思想方法的内容认识片面 | 第40-41页 |
(二)小学数学第二学段学生符号化思想方法掌握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1.学生不能够完全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 第41页 |
2.学生不能够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 第41页 |
3.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符号能力有待提高 | 第41页 |
4.学生运用符号化思想方法解题能力较弱 | 第41页 |
5.不同学校学生的符号化思想方法发展不均衡 | 第41-42页 |
6.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符号化思想方法发展偏弱 | 第42页 |
7.数学成绩偏低的学生符号化思想方法发展较弱 | 第42-43页 |
四、小学数学符号化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 | 第43-47页 |
(一)教师提升自身教学理论的策略 | 第43页 |
1.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 | 第43页 |
2.转变观念,增加自身理论修养 | 第43页 |
(二)小学数学符号化思想方法的渗透策略 | 第43-46页 |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符号的多重含义 | 第43-44页 |
2.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表达的能力 | 第44页 |
3.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符号、灵活转变符号的能力 | 第44-45页 |
4.提高学生运用符号化思想方法解题的能力 | 第45页 |
5.引导学生感受符号表达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 第45-46页 |
(三)增加学校间相互交流,缩小学校间差异 | 第46-47页 |
五、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一 | 第50-55页 |
附录二 | 第55-57页 |
附录三 | 第57-59页 |
附录四 | 第59-61页 |
附录五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