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中国小麦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价格引导功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8页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一)研究背景第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13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3-16页
  (一)主要研究内容第13-15页
  (二)技术路线图第15页
  (三)主要研究方法第15-16页
 四、论文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16-18页
  (一)论文创新点第16页
  (二)不足之处第16-18页
第二章 中国小麦期货、现货市场现状第18-21页
 一、小麦期货市场现状第18-20页
  (一)初期发展阶段第18页
  (二)清理整顿阶段第18-19页
  (三)快速发展阶段第19-20页
 二、小麦现货市场现状第20-21页
  (一)国内小麦出现新的供给格局第20页
  (二)国内小麦市场出现新的需求层次第20页
  (三)小麦市场供求价差严重第20-21页
第三章 期货市场的相关理论研究第21-27页
 一、期货市场定价理论第21-22页
  (一)内涵第21-22页
  (二)应用第22页
 二、期货市场价格的构成第22-24页
  (一)商品生产成本第22-23页
  (二)期货商品流通费用第23页
  (三)期货交易过程所需支付的费用第23-24页
  (四)期货交易者预期收益第24页
 三、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第24-26页
  (一)价格发现理论第24-25页
  (二)市场的有效性第25页
  (三)阻碍我国期货市场发挥价格发现作用的重要因素第25-26页
 四、预期在价格引导功能中的作用第26-27页
  (一)预期的内涵第26页
  (二)预期在农产品期货市场中的应用第26-27页
第四章 小麦期货价格引导功能实证分析第27-40页
 一、研究方法、模型及数据来源第27-31页
  (一)ADF单位根检验第27页
  (二)基于VAR模型的Johansen协整检验第27-28页
  (三) 误差修正模型第28-29页
  (四)Granger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第29-30页
  (五) 方差分解第30-31页
  (六)数据来源及相关说明第31页
 二、期货和现货价格的实证分析第31-37页
  (一)对中国小麦的实证分析第31-33页
  (二)国内相似期货品种的实证分析第33-35页
  (三)国际小麦的实证分析第35-37页
 三、实证分析的结论第37-40页
  (一)国内比较分析的结论第37-38页
  (二)国际比较分析的结论第38-40页
第五章 实证研究结果的启示第40-45页
 一、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二者的关系第40-43页
  (一)小麦期货市场依赖于现货市场的存在第40页
  (二)小麦期货市场通过引导作用影响着现货市场第40-42页
  (三)投机者的投机活动第42-43页
 二、价格引导功能存在问题的原因第43-45页
  (一)模型和数据产生的误差第43页
  (二)我国小麦现货市场的问题第43页
  (三)我国小麦期货市场的问题第43-45页
第六章 完善小麦期货价格引导功能的对策第45-51页
 一、完善小麦期货市场机制第45-48页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期货农业”第45-46页
  (二)培育和引导小麦期货中介行业的发展第46页
  (三)优化中国小麦期货市场主体第46-47页
  (四)加强市场交易品种创新第47页
  (五)促进涉农期货公司的发展,提升竞争力第47页
  (六)推动交易系统技术创新,加强安全性第47-48页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第48-51页
  (一)建立健全小麦期货市场的法律法规政策第48-49页
  (二)健全小麦期货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机制第49页
  (三)坚持“走出去”战略,加快小麦期货市场的国际化步伐第49-50页
  (四)打造服务型政府第50页
  (五)遵循市场规律,避免行政干预第50-51页
结论与研究展望第51-52页
 (一)结论第51页
 (二)研究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56页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媒体环境中人的异化问题探析
下一篇:沈阳市保障性住房用地空间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