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自媒体环境中人的异化问题探析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第10-11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选题意义第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一)异化概念研究综述第12-13页
  (二)技术异化研究综述第13-14页
  (三)网络异化研究综述第14-15页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5-17页
  (一)研究方法第15-16页
  (二)创新点第16-17页
第二章 自媒体理论分析第17-26页
 一、自媒体的定义第17-19页
  (一)自媒体概念的由来第17-18页
  (二)自媒体与其他媒体的区别第18-19页
 二、自媒体的传播特征第19-21页
  (一)传播主体的普泛化和平民化第19-20页
  (二)传播内容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第20页
  (三)传播速度的迅捷性和强交互性第20-21页
  (四)传播信息的不确定性第21页
 三、国内自媒体的分类第21-26页
  (一)按照时间顺序来划分第22-24页
  (二)按照应用模式分类第24页
  (三)按照自媒体主体分类第24-26页
第三章 自媒体发展过程中人的异化表现第26-33页
 一、自媒体对人的主体性的异化第26-28页
  (一)人的自主意识的下降第26-27页
  (二)人的碎片化生存第27页
  (三)人的同质化倾向第27-28页
 二、自媒体对人的生活方式的异化第28-30页
  (一)人对媒介技术的依赖第28-29页
  (二)人的思维方式的异化第29页
  (三)人的惰性思维的放大第29-30页
 三、自媒体对人的社会关系的影响第30-33页
  (一)自媒体对大众文化的异化第30-31页
  (二)自媒体环境中人际关系异化第31-32页
  (三)自媒体信息舆论背后的秩序失衡第32-33页
第四章 自媒体中人的异化问题根源探析第33-39页
 一、从主体维度探寻自媒体异化的根源第33-35页
  (一)虚拟自我的盲目技术崇拜第33页
  (二)人被非理性所支配第33-34页
  (三)自媒体用户的工具理性倾向第34-35页
 二、从技术维度探寻自媒体异化的根源第35-36页
  (一)自媒体技术的“虚拟”性质第35页
  (二)后台数据的“隐匿性”设计第35-36页
  (三)自媒体系统设计的去中心化第36页
 三、从社会维度探寻自媒体异化的根源第36-39页
  (一)自媒体的消费文化将人符号化第36-37页
  (二)自媒体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公信力下降第37-38页
  (三)自媒体在制度和伦理约束上的滞后性第38-39页
第五章 自媒体中人的异化问题的消解之道第39-46页
 一、自我修养与教育相结合第39-40页
  (一)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第39-40页
  (二)进行系统化的自律教育第40页
 二、实现技术的人性化转向第40-42页
  (一)技术手段的“堵疏”结合第40-41页
  (二)提高自媒体平台的安全技术第41页
  (三)培养合理的技术价值观第41-42页
 三、重构自媒体生态传播环境第42-44页
  (一)加强自媒体行业自律观念第42-43页
  (二)建立健全自媒体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第43页
  (三)完善自媒体法律法规第43-44页
 四、构建自媒体健康发展的伦理环境第44-46页
  (一)自媒体伦理构建的原则第44页
  (二)自媒体伦理建构的规范第44-45页
  (三)自媒体伦理构建的运行机制第45-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第50-51页
个人简介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车场多配送中心满载车辆路径问题研究
下一篇:中国小麦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价格引导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