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8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燃料电池简介 | 第11-16页 |
| ·燃料电池原理 | 第11-12页 |
| ·燃料电池发展 | 第12页 |
| ·燃料电池分类 | 第12-14页 |
| ·燃料电池优点 | 第14-15页 |
| ·燃料电池应用 | 第15-16页 |
|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 | 第16-20页 |
| ·DFAFC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 ·甲酸氧化机理 | 第17-18页 |
| ·DFAFC的优势 | 第18-19页 |
| ·DFAFC的问题 | 第19-20页 |
| ·甲酸电氧化的研究进展 | 第20-27页 |
| ·催化剂的研究 | 第20-23页 |
| ·催化剂载体的研究 | 第23-25页 |
| ·甲酸浓度的研究 | 第25-26页 |
| ·温度影响的研究 | 第26页 |
| ·pH影响的研究 | 第26-27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 第27-28页 |
| ·研究意义 | 第27页 |
|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8-34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28-29页 |
| ·实验试剂 | 第28页 |
|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 ·电极的制备 | 第29-30页 |
| ·Pd/Au电极的制备 | 第29页 |
| ·Pd-C/TiO_2电极的制备 | 第29-30页 |
| ·电极材料的表征 | 第30-32页 |
| ·Pd含量分析 | 第30-31页 |
| ·结构与晶相分析 | 第31页 |
| ·表面形貌分析 | 第31页 |
| ·粒径分析 | 第31-32页 |
| ·电化学测试 | 第32-34页 |
| ·纳米Pd催化氧化甲酸性能测试 | 第32页 |
| ·CO吸附氧化测试 | 第32-34页 |
| 第3章 纳米Pd催化甲酸电氧化的研究 | 第34-46页 |
| ·Pd/Au电极的表征 | 第34-35页 |
| ·XRD表征 | 第34页 |
| ·SEM表征 | 第34-35页 |
| ·TEM表征 | 第35页 |
| ·Pd/Au对甲酸的催化氧化分析 | 第35-44页 |
| ·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分析 | 第35-36页 |
| ·Pd载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 ·扫描速率的影响 | 第37-39页 |
| ·循环次数的影响 | 第39-40页 |
| ·电解液阴离子的影响 | 第40-41页 |
| ·电解质H~+浓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 ·甲酸浓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 ·CO吸附分析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4章 Pd-C/TiO_2电极催化氧化甲酸的研究 | 第46-63页 |
| ·C/TiO_2基体的表征 | 第46-49页 |
| ·XRD表征 | 第46页 |
| ·SEM表征 | 第46-47页 |
| ·EDS表征 | 第47-48页 |
| ·循环伏安测试 | 第48-49页 |
| ·沉积条件对Pd-C/TiO_2电极形貌的影响 | 第49-54页 |
| ·氧化电位与氧化时间的影响 | 第49-50页 |
| ·成核电位与成核时间的影响 | 第50-52页 |
| ·生长电位与生长时间的影响 | 第52-53页 |
| ·PdCl_2浓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 ·Pd-TiO_2/C电极的表征 | 第54-57页 |
| ·XRD表征 | 第54-55页 |
| ·SEM表征 | 第55-56页 |
| ·ICP分析 | 第56-57页 |
| ·Pd-C/TiO_2催化氧化甲酸的研究 | 第57-62页 |
| ·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分析 | 第57-58页 |
| ·甲酸氧化的催化活性分析 | 第58-59页 |
| ·循环次数的影响 | 第59页 |
| ·计时电流分析 | 第59-60页 |
| ·CO吸附分析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