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已有研究的评述 | 第16页 |
·相关概念阐释及理论依据 | 第16-18页 |
·相关概念阐释 | 第16-17页 |
·理论依据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M村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 第20-31页 |
·调查地M村背景介绍 | 第20页 |
·M村空巢老人基本状况 | 第20-22页 |
·年龄分布及身体状况 | 第20-21页 |
·经济状况 | 第21-22页 |
·M村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状况 | 第22-28页 |
·情感需求状况 | 第22-23页 |
·尊重需求状况 | 第23-25页 |
·安全需求状况 | 第25-27页 |
·文化娱乐需求状况 | 第27-28页 |
·M村空巢老人精神慰藉问题分析 | 第28-31页 |
·子女的精神慰藉不足 | 第28-29页 |
·配偶的精神慰藉缺乏 | 第29页 |
·亲友邻居的精神慰藉较少 | 第29页 |
·农村社区的精神慰藉不够 | 第29-31页 |
第3章 M村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的小组工作介入 | 第31-51页 |
·小组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1-32页 |
·小组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分析 | 第31页 |
·小组工作介入的可行性分析 | 第31-32页 |
·小组活动总体设计 | 第32-34页 |
·小组活动总体思路 | 第32页 |
·活动实施进度安排 | 第32-33页 |
·小组活动总体规划 | 第33-34页 |
·小组活动开展 | 第34-46页 |
·第一期活动:非诚勿扰 | 第34-37页 |
·第二期活动:驱赶恐惧 | 第37-41页 |
·第三期活动:情系中秋 | 第41-44页 |
·第四期活动:我孝您笑 | 第44-46页 |
·小组工作的评估 | 第46-51页 |
·评估方法 | 第46-47页 |
·效果评估 | 第47-51页 |
第4章 小组工作介入的总结和反思 | 第51-56页 |
·小组工作介入的总结 | 第51-52页 |
·合理的介入策略是实现服务目标的基础 | 第51页 |
·满足需求是小组活动的目标和动力 | 第51-52页 |
·发掘和整合利用资源是小组活动开展的保障 | 第52页 |
·小组工作介入的反思 | 第52-53页 |
·活动次数较少,活动时间短 | 第52页 |
·小组实务操作没能完全按照活动计划实施 | 第52-53页 |
·缺乏个性化介入,对个体关注不够 | 第53页 |
·活动结束后没有及时跟进 | 第53页 |
·小组工作介入的启示 | 第53-56页 |
·加强社会工作宣传,重视农村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的服务工作 | 第53页 |
·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完善服务策划和服务技巧 | 第53-54页 |
·丰富社会工作介入方式,提高服务效率 | 第54页 |
·建立跟进追踪机制,巩固服务效果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