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选择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第10-15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研究背景第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第11-13页
     ·技术联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中国研究现状第11-12页
     ·新能源汽车的国内外研究第12-13页
       ·国外研究概况第12页
       ·中国研究概况第12-13页
   ·研究框架、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3-14页
     ·研究框架第13页
     ·研究内容第13-14页
     ·研究方法第14页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第14-15页
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及技术联盟分析第15-21页
   ·新能源汽车内涵第15-16页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第15页
     ·新能源汽车的特点第15-16页
   ·产业技术联盟内涵第16-20页
     ·产业技术联盟的内涵第16-17页
     ·产业技术联盟理论基础第17-19页
       ·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第17-18页
       ·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分析第18-19页
     ·产业技术联盟类型第19-20页
       ·按照技术联盟参与主体分类第19页
       ·按照技术联盟企业合作伙伴性质不同分类第19-20页
       ·按照企业在技术资源方面的互换方式的不同分类第20页
   ·小结第20-21页
2 国际新能源产业技术联盟模式及其借鉴第21-27页
   ·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发展主要模式第21-25页
     ·美国:政府引领的、多成员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联盟第21-24页
     ·日本:以公共研发机构为中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第24页
     ·欧洲:少数企业联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第24-25页
   ·值得借鉴的经验第25-26页
   ·小结第26-27页
3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模式的选择第27-42页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现状描述性分析第27-30页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概述第27-29页
       ·地方性新能源汽车技术联盟第27页
       ·国家性新能源汽车技术联盟第27-28页
       ·国际新能源汽车技术联盟第28-29页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联盟特点第29-30页
       ·大多数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联盟呈现关联关系第29-30页
       ·政府大力支持技术联盟的建立第30页
       ·高校和科研机构存在于大多数新能源汽车技术联盟第30页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选择因素分析第30-36页
     ·外部环境因素第31-35页
       ·资源因素第31页
       ·经济因素第31-33页
       ·社会因素第33页
       ·政治因素第33-35页
       ·国际竞争因素第35页
     ·成员自身能力因素第35-36页
       ·资本投入能力第35-36页
       ·研发能力第36页
       ·生产制造能力第36页
       ·市场营销能力第36页
   ·案例分析第36-41页
     ·比亚迪公司简介第36-37页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发展概况第37-41页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各车型销量情况第38-40页
       ·参与的技术联盟第40-41页
   ·小结第41-42页
4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的建议第42-47页
   ·适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联盟第42-43页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的建议第43-46页
     ·集中研发力量,避免重复建设第43页
     ·重视非产方的研发力量,明确成员分工第43-45页
     ·建立技术联盟的团队学习机制第45页
     ·建立互信关系第45-46页
   ·小结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5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纯电动车整车CAN网络实时调度算法的研究
下一篇:汽车4S店服务质量对顾客关系维系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