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和GIS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分级与治理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1 绪论 | 第9-18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及文章结构 | 第15-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文章结构 | 第16-18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8-21页 |
| ·位置与范围 | 第18-19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9-21页 |
| ·地质地貌 | 第19页 |
| ·气候概况 | 第19页 |
| ·水文概况 | 第19-20页 |
| ·土壤植被概况 | 第20-21页 |
| 3 数据源及预处理 | 第21-27页 |
| ·实测数据 | 第21-23页 |
| ·野外实测 | 第21-22页 |
| ·实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2-23页 |
| ·遥感影像 | 第23-24页 |
| ·影像预处理 | 第24-27页 |
| ·影像大气校正 | 第24-25页 |
| ·影像几何校正 | 第25-27页 |
| 4 研究区土壤含盐量反演 | 第27-45页 |
| ·波段相关性分析及选择 | 第27-29页 |
| ·波段反射率值提取 | 第27页 |
| ·波段相关性分析 | 第27-28页 |
| ·光谱诊断指数 | 第28-29页 |
| ·回归模型的构建 | 第29-34页 |
|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29-30页 |
| ·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 第30-32页 |
| ·精度检验 | 第32-34页 |
| ·BP 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 | 第34-42页 |
| ·BP 神经网络模型 | 第34-35页 |
| ·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 第35-40页 |
| ·精度检验及比较 | 第40-42页 |
| ·反演结果分级及分析 | 第42-45页 |
| 5 研究区盐碱地治理建议 | 第45-52页 |
|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成因 | 第45-47页 |
| ·地质地貌 | 第45-46页 |
| ·驱动力 | 第46页 |
| ·人为因素 | 第46-47页 |
| ·治理建议 | 第47-52页 |
| ·排水技术 | 第47-48页 |
| ·盐碱地的冲洗 | 第48-49页 |
| ·植树造林 | 第49页 |
| ·盐碱地改良剂 | 第49-50页 |
| ·盐碱地动态信息平台 | 第50-52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 ·成果与结论 | 第52-53页 |
| ·建议与展望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