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SAR技术的采矿区道路形变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1 绪论 | 第8-13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 ·InSAR 技术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InSAR 技术存在问题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 2 采空区道路形变特征研究 | 第13-17页 |
| ·采空区地表形变 | 第13-15页 |
| ·采空区地表下沉盆地 | 第13-14页 |
| ·采空区地表形变规律 | 第14-15页 |
| ·采空区道路形变 | 第15-17页 |
| ·采空区地表形变对道路的影响 | 第15页 |
| ·道路稳定性评价标准 | 第15-17页 |
| 3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基础理论 | 第17-23页 |
| ·SAR 概述 | 第17-18页 |
| ·InSAR 概述 | 第18-22页 |
| ·InSAR 基本原理 | 第18-19页 |
| ·InSAR 工作模式 | 第19-20页 |
| ·InSAR 数据处理流程 | 第20-22页 |
| ·DInSAR 概述 | 第22-23页 |
| 4 DInSAR 技术在矿区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 第23-35页 |
| ·研究区及数据 | 第23-26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23-24页 |
| ·TerraSAR-X 卫星 | 第24-25页 |
| ·SRTM DEM | 第25页 |
| ·数据处理软件 | 第25-26页 |
| ·图像配准 | 第26页 |
| ·干涉图生成 | 第26-27页 |
| ·干涉图生成方法 | 第26-27页 |
| ·干涉图生成结果及分析 | 第27页 |
| ·去平地效应 | 第27-29页 |
| ·平地效应形成原理 | 第28-29页 |
| ·去平地效应数据处理 | 第29页 |
| ·滤波 | 第29-30页 |
| ·滤波方法 | 第29-30页 |
| ·实验结果 | 第30页 |
| ·相位解缠 | 第30-32页 |
| ·相位解缠理论 | 第30-31页 |
| ·相位解缠方法 | 第31-32页 |
| ·实验结果 | 第32页 |
| ·生成形变图 | 第32-33页 |
| ·结果解译及分析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5 道路形变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35-46页 |
| ·道路形变信息系统设计 | 第35-38页 |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35-37页 |
| ·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 | 第37-38页 |
| ·系统开发工作流程 | 第38页 |
| ·道路形变信息系统实现 | 第38-46页 |
| ·系统主界面 | 第38-39页 |
| ·地图操作 | 第39-40页 |
| ·制图操作 | 第40-41页 |
| ·数据管理 | 第41-43页 |
| ·形变专题 | 第43-46页 |
| ·系统评价 | 第46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展望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