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7-23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经济管理类 | 第17页 |
·硕士研究生 | 第17页 |
·就业的概念 | 第17-18页 |
·农林院校 | 第18页 |
·人力资源定义及特征 | 第18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发展经济学派就业理论 | 第18页 |
·劳动力供求理论 | 第18-19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9-21页 |
·人力资源配置理论 | 第21页 |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 第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3 农林院校经管类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 | 第23-35页 |
·经管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总体就业状况分析 | 第23-28页 |
·毕业人数分析 | 第23-25页 |
·就业率分析 | 第25页 |
·就业地区流向分析 | 第25-26页 |
·就业行业流向分析 | 第26-28页 |
·经管类具体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分析 | 第28-31页 |
·总体专业分析 | 第28-29页 |
·涉农(林)专业与非涉农(林)专业对比分析 | 第29-31页 |
·农林院校经管类硕士毕业生就业的特点 | 第31-34页 |
·毕业生男女比例明显失衡 | 第31页 |
·整体就业形势持续下降 | 第31-32页 |
·专业间就业率呈现出显著差异 | 第32页 |
·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 第32-33页 |
·就业地区分布严重失衡 | 第33页 |
·就业行业分布相对集中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农林院校经管类硕士研究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41页 |
·研究生自身因素 | 第35-37页 |
·研究生就业观影响毕业研究生就业 | 第35-36页 |
·就业的期望居高不下 | 第36页 |
·个人综合素质 | 第36-37页 |
·外部因素 | 第37-40页 |
·培养单位 | 第37-38页 |
·社会大环境 | 第38页 |
·政府就业政策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农林院校经管类硕士毕业生就业SWOT分析 | 第41-51页 |
·优势(StrengthS)分析 | 第41-44页 |
·就业的强势文凭 | 第42-43页 |
·较高的人文素质 | 第43页 |
·吃苦耐劳的"农林人"精神 | 第43-44页 |
·行业性就业优势 | 第44页 |
·学科优势 | 第44页 |
·就业劣势(WeaknesseS)分析 | 第44-46页 |
·就业观念和态度的劣势 | 第44-45页 |
·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 第45页 |
·农林院校的社会影响力不大 | 第45-46页 |
·年龄劣势 | 第46页 |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不足 | 第46页 |
·就业机会(opportimities)分析 | 第46-48页 |
·国内和国际经济发展和中小企业的涌现 | 第46-47页 |
·国家对农林事业和农林院校的重视 | 第47-48页 |
·就业威胁(Threats)分析 | 第48-50页 |
·社会就业形势严峻 | 第48-49页 |
·综合院校同质专业硕士毕业生的竞争 | 第49-50页 |
·就业双方的市场地位失衡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6 农林院校经管类硕士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对策 | 第51-58页 |
·农林院校经管类硕士研究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综合素质 | 第51-53页 |
·转变观念,提高对农林事业的认识 | 第51-52页 |
·降低就业期望,投身农林事业 | 第52页 |
·培养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 第52-53页 |
·农林院校积极发挥作用 | 第53-55页 |
·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学科建设 | 第53页 |
·深入开展农林院校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 | 第53-54页 |
·加强对农林院校经管类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与实践能力 | 第54页 |
·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 | 第54-55页 |
·农林单位积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积极吸纳农林人才 | 第55-56页 |
·农林单位加快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 第55页 |
·加强农林单位社会责任 | 第55-56页 |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 | 第56-57页 |
·建立以农林院校为主导,面向农林区域、农林单位的就业市场 | 第56-57页 |
·强化监督机制,建立有效的农林人才储备制度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