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论恐怖类犯罪的刑法应对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绪论第10-15页
 一、研究意义第10页
 二、研究背景及现状第10-13页
 三、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一章 恐怖类犯罪概论第15-23页
 一、“恐怖主义”的来源第15页
 二、恐怖类犯罪基本特征第15-17页
  (一) 目的特殊性第16页
  (二) 手段残暴性第16页
  (三) 效果公开性第16-17页
 三、恐怖类犯罪概念及分歧第17-23页
  (一) 恐怖类犯罪概念第17-18页
  (二) 恐怖类犯罪构成分析第18-23页
第二章 国(境)外“反恐”形势及刑法治理模式第23-36页
 一、新时期全球恐怖类犯罪发展趋势第23-25页
  (一) 国际化第23页
  (二) 扩大化第23-24页
  (三) 科技化第24页
  (四) 复杂化第24页
  (五) 多元化第24-25页
 二、国(境)外“反恐”现状及应对第25-32页
  (一) 联合国“反恐”现状应对第25页
  (二) 区域(际)间组织反恐现状应对第25-26页
  (三) 个(具)体国家(地区)“反恐”现状应对第26-32页
 三、立法模式总结第32-36页
  (一) 刑法典模式第33-34页
  (二) 单行刑法模式第34页
  (三) 附属刑法模式第34-36页
第三章 我国“反恐”现状及刑事治理缺陷第36-47页
 一、我国“反恐”形势与趋势第36-41页
  (一) 近年案例及法规第36页
  (二) 概念认定差异第36-38页
  (三) 恐怖活动范围逐渐扩大第38-39页
  (四) 呈现家族化趋势第39-40页
  (五) 攻击目标发生转移第40-41页
 二、我国当前“反恐”的不足与困境第41-47页
  (一) 对恐怖类犯罪认识不足第41页
  (二) 在立法上存在严重缺陷第41-42页
  (三) 与我国刑法体系中其他犯罪区别不够第42-45页
  (四) 《反恐法(草案)》的不足第45页
  (五) 既、未遂处理不够科学第45页
  (六) 在刑罚梯次配置上不尽合理第45-47页
第四章 国(境)外恐怖类犯罪防控措施及借鉴第47-52页
 一、国际合作领域第47-48页
  (一) 树立正确刑法观念第47页
  (二) 严格遵守国际法第47-48页
  (三) 加强全面预防干预第48页
  (四) 倡导空间地域合作第48页
 二、区域(际)合作领域第48-52页
  (一) 确定统一标准第48-49页
  (二) 建立执法机构第49页
  (三) 完善合作制度第49-50页
  (四) 加强文化交流第50-52页
第五章 我国恐怖类犯罪刑事治理对策分析第52-63页
 一、防治恐怖类犯罪基本思路第52页
  (一) “不敢恐”第52页
  (二) “不能恐”第52页
  (三) “不想恐”第52页
 二、惩治恐怖类犯罪措施第52-60页
  (一) 颁行《反恐怖主义法》第53页
  (二) 明确《刑法》罪名第53-54页
  (三) 合理配置刑罚第54-56页
  (四) 惩治非暴力型恐怖类犯罪第56-58页
  (五) 对不作为犯罪的处理第58-59页
  (六) 行政手段与刑事手段的结合第59页
  (七) 国际公约的国内立法转化第59-60页
 三、预防恐怖类犯罪对策第60-63页
  (一) 犯罪的区别对待第60页
  (二) 对“三股势力”的预防第60-61页
  (三) “社会防卫论”与“反恐”第61-62页
  (四) “敌人刑法”与“反恐”第62-63页
结论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教唆犯的性质及处罚根据
下一篇:“道路照明”科技文本翻译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