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行为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1 绪论 | 第7-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10页 |
·选题背景与缘由 | 第7-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研究的依据 | 第13-15页 |
·理论依据 | 第13-14页 |
·学科依据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相关概念 | 第17-20页 |
·“网络”的内涵及特点 | 第17页 |
·“网络”的内涵 | 第17页 |
·“网络”的突出特点 | 第17页 |
·“网络行为”与“大学生网络行为” | 第17-20页 |
·“网络行为”的界定 | 第17-18页 |
·“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特征 | 第18-20页 |
3 一般网络失范行为及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表现 | 第20-27页 |
·一般网络失范行为 | 第20页 |
·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表现 | 第20-27页 |
·沉迷网络游戏 | 第20-21页 |
·传播和制造网络病毒 | 第21页 |
·浏览色情网页 | 第21-22页 |
·网络上传播发布恶意言论及虚假信息 | 第22-23页 |
·沉溺于网络交际 | 第23-24页 |
·侵犯知识产权 | 第24-25页 |
·网络犯罪行为 | 第25-27页 |
4 导致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 | 第27-33页 |
·外在原因 | 第27-30页 |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 | 第27-28页 |
·校园文化建设和高校网络管理的不足 | 第28-29页 |
·传统道德教育模式的反思 | 第29-30页 |
·内在原因 | 第30-33页 |
·网络的虚拟性与大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 第30-31页 |
·网络文化娱乐化与大学生自我价值的迷失 | 第31页 |
·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心理困境与道德沦丧 | 第31-33页 |
5 有效预防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发生的对策建议 | 第33-39页 |
·强化高校网络道德教育 | 第33-34页 |
·构筑和谐的网络校园文化 | 第34-35页 |
·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网络道德情操 | 第35-36页 |
·建立大学生网络诚信档案 | 第36-37页 |
·完善网络立法及相关政策规范 | 第37-39页 |
6 结论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 | 第44-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