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颗粒滩分布规律及对风化壳岩溶的控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1章 绪论第7-13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7页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7-10页
     ·颗粒滩研究现状第7-8页
     ·岩溶研究现状第8-10页
   ·研究内容第10-11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0页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0-11页
   ·完成工作量及成果认识第11-13页
     ·完成工作量第11-12页
     ·主要成果与认识第12-13页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13-17页
   ·研究区位置第13页
   ·区域构造特征第13-15页
     ·区域构造位置及构造单元划分第13页
     ·构造演化特征第13-15页
   ·勘探开发简况第15-17页
     ·勘探概况第15页
     ·油气显示、测试第15-17页
第3章 地层与沉积特征第17-32页
   ·茅口组地层概况第17-23页
     ·茅口组顶底界面划分识别第18-19页
     ·茅口组地层划分及地层特征第19-20页
     ·茅口组地层横向展布规律第20-22页
     ·茅口组地层平面展布规律第22-23页
   ·茅口组沉积特征第23-32页
     ·区域沉积背景第23-28页
     ·沉积类型及特征第28-32页
第4章 颗粒滩特征第32-40页
   ·颗粒滩类型及岩性特征第32-35页
     ·颗粒滩类型与微相划分第32-33页
     ·岩石学特征第33-35页
   ·颗粒滩的测井识别第35-37页
     ·基本原理第35-36页
     ·解释模式的建立第36-37页
   ·颗粒滩沉积特征第37-40页
第5章 颗粒滩分布特征第40-48页
   ·颗粒滩纵、横向分布特征第40页
   ·颗粒滩平面分布特征第40-48页
第6章 颗粒滩对风化壳岩溶的控制第48-60页
   ·茅口组储层纵横向分布规律第48-51页
   ·储层主控因素——风化壳岩溶作用第51-58页
     ·风化壳岩溶的识别标志第51-53页
     ·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与输导体系第53-56页
     ·风化壳岩溶的特征及控制因素第56-58页
   ·小结第58-60页
第7章 结论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舍女寺地区孔二段储层评价研究
下一篇:轮古油田轮古东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单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