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构建研究--以温州苍南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传统典型研究方法 | 第12页 |
·GIS 分析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路线 | 第13-14页 |
2 绿色基础设施概念及内涵 | 第14-22页 |
·绿色基础设施及其相关概念 | 第14-16页 |
·绿道 | 第14页 |
·生态网络 | 第14页 |
·城市绿地系统 | 第14-15页 |
·绿色基础设施 | 第15-16页 |
·绿色基础设施发展沿革 | 第16-18页 |
·绿色基础设施的构成 | 第18-19页 |
·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原则 | 第19-20页 |
·GIS 分析技术 | 第20-22页 |
3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构建理论与方法 | 第22-37页 |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概念 | 第22-23页 |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实践的内容及内涵 | 第23-26页 |
·城市规划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 | 第23-24页 |
·场地设计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 | 第24-26页 |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设计步骤 | 第26-28页 |
·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方法 | 第28-31页 |
·景观类型的划分 | 第28-29页 |
·景观格局空间分析数据获取和处理 | 第29-30页 |
·城市绿地景观格局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0-31页 |
·景观格局指数 | 第30页 |
·景观指数选择技术 | 第30页 |
·Fragstats 软件 | 第30-31页 |
·景观格局主要指数及其生态学含义 | 第31页 |
·西雅图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案例研究 | 第31-37页 |
·西雅图 UGI 设计背景 | 第32页 |
·规划目标和指导原则 | 第32-34页 |
·规划结构 | 第34-36页 |
·案例研究启示 | 第36-37页 |
4 苍南县城概况及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 第37-56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37-39页 |
·地理位置 | 第37页 |
·自然条件 | 第37-39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39页 |
·研究区绿地现状分析 | 第39-42页 |
·公园绿地现状 | 第40-41页 |
·防护绿地现状 | 第41页 |
·附属绿地现状 | 第41-42页 |
·生产绿地现状 | 第42页 |
·研究区建设现状优劣势分析 | 第42-43页 |
·优势因素评价 | 第42页 |
·劣势因素评价 | 第42-43页 |
·研究区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 第43-56页 |
·数据来源和分析 | 第43-44页 |
·研究区景观可视化分析 | 第44-47页 |
·高程分析 | 第45页 |
·坡度分析 | 第45-46页 |
·坡向分析 | 第46-47页 |
·城市景观用地分类 | 第47-48页 |
·城市绿地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 第48-54页 |
·城市景观格局分析指数 | 第49-50页 |
·城市景观斑块构成分析 | 第50-51页 |
·城市景观空间特征指标与分析 | 第51-53页 |
·城市景观多样性指数分析 | 第53-54页 |
·城市景观空间聚集性分析 | 第54页 |
·城市景观优势度分析 | 第54页 |
·研究区景观格局分析总结 | 第54-56页 |
5 苍南县城绿色基础设施构建 | 第56-79页 |
·规划范围 | 第56页 |
·规划目标 | 第56页 |
·规划原则及规划依据 | 第56-57页 |
·规划原则 | 第56-57页 |
·规划依据 | 第57页 |
·规划结构 | 第57-59页 |
·城市规划尺度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 第59-74页 |
·城市绿色水基础设施 | 第59-63页 |
·现状分析 | 第60-61页 |
·规划建设内容 | 第61-62页 |
·建设措施 | 第62-63页 |
·城市绿色核心基础设施 | 第63-68页 |
·中心湖公园 | 第64-66页 |
·小方山公园 | 第66-68页 |
·工业区山海湿地公园 | 第68页 |
·城市绿色通道基础设施 | 第68-70页 |
·现状分析 | 第68-69页 |
·建设内容 | 第69-70页 |
·建设措施 | 第70页 |
·绿化措施 | 第70页 |
·城市绿色休闲游憩基础设施 | 第70-72页 |
·建设内容 | 第70-71页 |
·建设策略 | 第71-72页 |
·城市绿色抗灾防害基础设施 | 第72-73页 |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化的构建 | 第73-74页 |
·场地设计尺度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 第74-79页 |
·绿色街道/植被浅沟 | 第74-76页 |
·建设内容与标准 | 第74-76页 |
·植被选择 | 第76页 |
·雨水花园 | 第76-77页 |
·建设范围 | 第76页 |
·建设内容与标准 | 第76-77页 |
·屋顶绿化/立体绿化 | 第77-78页 |
·建设范围 | 第77页 |
·建设内容与标准 | 第77页 |
·建设方法 | 第77-78页 |
·低影响交通系统 | 第78-79页 |
·建设内容与标准 | 第78页 |
·绿化建设原则 | 第78-79页 |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研究成果总结 | 第79-80页 |
·理论成果总结 | 第79页 |
·实践成果总结 | 第79-80页 |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附表一 苍南县城区公园绿地统计表 | 第85-87页 |
附表二 防护绿地现状统计表 | 第87-88页 |
附表三 苍南县城区单位居住区绿地率统计 | 第88-89页 |
附表四 城区已建主要道路绿化现状一览表 | 第89-91页 |
个人简介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