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文教区规划论文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4页
   ·课题的缘起第10-11页
   ·课题提出的依据和背景第11-12页
     ·文化景观能够传承校园文化第11页
     ·大学发展应注重文化景观建设第11页
     ·校园文化景观带有育人功能第11-12页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目的第12-13页
     ·研究目的第12页
     ·研究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动态,研究述评第13-19页
     ·国内大学校园发展动态第13-15页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第15-17页
     ·国外大学校园发展动态第17页
     ·国外研究概况第17-19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9-20页
     ·研究内容第19页
     ·研究方法第19-20页
   ·主要概念的界定第20-21页
     ·自然景观第20-21页
     ·文化景观第21页
   ·研究目标及论文框架第21-24页
     ·研究目标第21-22页
     ·研究创新点第22-23页
     ·论文框架第23-24页
第 2 章 文化景观设计理论研究第24-40页
   ·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第24页
     ·文化景观的内涵与外延第24页
   ·文化景观的特性和分类第24-29页
     ·文化景观的特性第24-25页
     ·文化景观的分类第25-29页
   ·文化景观的文化内核第29-33页
     ·纪念性文化景观第29-30页
     ·主语性文化景观第30页
     ·标识性文化景观第30-31页
     ·功能识别性文化景观第31页
     ·人工型文化景观第31-32页
     ·人工与自然结合型文化景观第32页
     ·自然型文化景观第32-33页
   ·文化景观的设计研究第33-38页
     ·文化景观的设计原则第33-36页
     ·文化景观设计的要点第36-38页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3章 校园文化景观综合评述第40-62页
   ·校园文化景观的特征分析第40-42页
     ·历史纵向性发展第40页
     ·地域横向性发展第40页
     ·纵横交错发展第40-41页
     ·校园文化景观的定位第41-42页
   ·校园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第42-45页
     ·文化内涵第42页
     ·文化氛围第42-43页
     ·文化定位第43-44页
     ·地域文化第44-45页
   ·校园文化景观功能分析第45-47页
     ·标志功能作用第45页
     ·文化载体功能第45页
     ·树立校园认同感第45-46页
     ·隐性教育功能第46页
     ·传承历史文化第46页
     ·营造文化氛围第46页
     ·优化社会文化第46-47页
   ·校园文化景观的体系的构建第47-49页
     ·塑造校园整体形象第47-48页
     ·校园户外空间营造第48-49页
     ·校园空间节点建设第49页
     ·校园细部空间布置第49页
   ·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意义第49-52页
     ·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本体意义第49-50页
     ·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现实意义第50-51页
     ·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景观意义第51-52页
   ·校园文化景观建设节点第52-59页
     ·校园选址第52页
     ·校园入口第52-53页
     ·校园路网第53-54页
     ·校园建筑第54页
     ·空间节点第54-55页
     ·建筑庭院空间第55-56页
     ·植被覆盖第56-57页
     ·水景设计第57-58页
     ·运动场景观第58-59页
     ·其他要素第59页
   ·本章小结第59-62页
第4章 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与思考第62-70页
   ·文化景观设计的表达手法第62-65页
     ·东方园林的启示第63页
     ·西方园林的借鉴第63-64页
     ·校园文化景观空间设计第64-65页
   ·目前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模式第65-68页
     ·旧校区文化景观建设特点第65-67页
     ·新校区文化景观建设问题第67-68页
   ·新校区文化景观建设思考第68-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5章 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文化景观提升第70-90页
   ·南京工业大学现状分析第70-73页
     ·自然条件分析第70-71页
     ·人文因素分析第71页
     ·项目概况第71-73页
   ·校园建设现状第73-79页
     ·校园环境建设现状分析第73-75页
     ·校园环境使用者的行为特点分析第75-76页
     ·校园环境景观点分级及改造第76-79页
   ·新项目设计第79-89页
     ·设计契机第79页
     ·设计分析第79-82页
     ·设计表达第82-89页
   ·设计小结第89-90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90-93页
   ·结论第90页
   ·建议第90-93页
参考文献第93-97页
成果第97-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福建客家土楼与公共居住区交往空间设计研究
下一篇:生产性景观在大学校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