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理论论文

超燃冲压发动机非定常流动数值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6页
 §1.1 研究背景——高超声速飞行器第12页
 §1.2 超燃冲压发动机基本原理第12-13页
 §1.3 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研究历史第13-17页
 §1.4 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研究难点第17-21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21页
  §1.4.2 研究手段第21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一章附图第23-26页
第二章 计算方法第26-43页
 §2.1 控制方程第26-28页
 §2.2 物性参数的计算第28-30页
 §2.3 化学反应源项第30-31页
 §2.4 湍流模型第31-33页
 §2.5 计算方法第33-42页
  §2.5.1 控制方程的无量纲化第33页
  §2.5.2 非定常时间方法第33-34页
  §2.5.3 无粘通量的线化方法第34-37页
  §2.5.4 粘性通量项的线化方法第37页
  §2.5.5 化学反应源项的线化方法第37-38页
  §2.5.6 离散后的方程第38-39页
  §2.5.7 LU-SGS 方法第39-40页
  §2.5.8 RHS 项的求解第40-41页
  §2.5.9 边界处理第41-42页
 §2.6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预混可燃超声速气流的非定常燃烧研究第43-60页
 §3.1 引言第43-45页
 §3.2 Lehr 球头激波诱导的非定常燃烧第45-51页
  §3.2.1 计算方法第45-46页
  §3.2.2 计算条件第46页
  §3.2.3 计算结果第46-48页
  §3.2.4 非定常现象的解释第48-51页
 §3.3 膨胀管中的非定常燃烧第51-59页
  §3.3.1 物理过程描述第51页
  §3.3.2 计算模型第51-52页
  §3.3.3 计算方法第52-53页
  §3.3.4 计算结果第53-59页
 §3.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攻角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燃烧的影响模拟第60-74页
 §4.1 引言第60页
 §4.2 试验描述第60-61页
 §4.3 计算模型第61页
 §4.4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61-65页
  §4.4.1 冷流流场第61-62页
  §4.4.2 点火过程分析第62-64页
  §4.4.3 稳定后的燃烧流场的比较第64-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四章附图第67-74页
第五章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场震荡研究第74-96页
 §5.1 引言第74-75页
 §5.2 试验结果第75页
  §5.2.1 试验模型和风洞原理第75页
  §5.2.2 试验现象第75页
 §5.3 计算模拟结果第75-80页
  §5.3.1 隔离段长度 L′、入口马赫数 2.5第76-78页
  §5.3.2 隔离段长度 L′、入口马赫数 3.0第78-79页
  §5.3.3 隔离段长度 2L′、入口马赫数 3.0第79-80页
 §5.4 隔离段长度的影响第80页
 §5.5 上壁面突扩的影响第80-81页
 §5.6 凹槽尺寸的影响第81-82页
 §5.7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五章附图第83-96页
第六章 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过程研究第96-130页
 §6.1 引言第96-99页
 §6.2 凹槽和主流之间的质量输运机理研究第99-101页
  §6.2.1 计算模型第99页
  §6.2.2 计算方法和来流条件第99-100页
  §6.2.3 第一步流场第100页
  §6.2.4 第二步的流场变化过程第100-101页
  §6.2.5 关于质量输运机理的进一步说明第101页
 §6.3 凹槽的点火过程和当量比对点火过程的影响第101-112页
  §6.3.1 燃烧室构型第102页
  §6.3.2 计算方法第102页
  §6.3.3 来流条件和煤油流量第102-103页
  §6.3.4 冷流流场第103页
  §6.3.5 点火前燃料的传播规律第103-104页
  §6.3.6 燃烧室点火和燃料的进一步传播过程第104-107页
  §6.3.7 点火后火焰的传播和熄灭过程第107-109页
  §6.3.8 压力变化过程第109-110页
  §6.3.9 点火过程小结第110-111页
  §6.3.10 稳定燃烧后的燃烧效率第111-112页
 §6.4 凹槽尺寸对点火过程的影响第112-117页
  §6.4.1 计算模型第112-113页
  §6.4.2 计算方法和来流参数第113页
  §6.4.3 冷流流场第113页
  §6.4.4 点火前燃料的传播过程第113-114页
  §6.4.5 点火过程第114页
  §6.4.6 点火后火焰的发展过程第114-116页
  §6.4.7 壁面压力变化过程第116页
  §6.4.8 点火过程小结第116页
  §6.4.9 稳定燃烧后的燃烧效率第116-117页
 §6.5 本章小结第117-119页
 第六章附图第119-130页
第七章 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边界的计算研究第130-160页
 §7.1 引言第130-132页
 §7.2 点火边界研究内容第132-135页
  §7.2.1 燃烧室构型第133页
  §7.2.2 来流条件和燃料喷射条件第133-134页
  §7.2.3 计算方法第134-135页
 §7.3 冷流流场第135页
 §7.4 点火过程分析第135-142页
  §7.4.1 构型一的点火过程第136-137页
  §7.4.2 构型二的点火过程第137-138页
  §7.4.3 构型三的点火过程第138-139页
  §7.4.4 构型四的点火过程第139-140页
  §7.4.5 燃烧室构型对燃烧效率影响的数学关系式第140-141页
  §7.4.6 点火过程小结第141-142页
 §7.5 点火边界第142-148页
  §7.5.1 公式推导第142-146页
  §7.5.2 拟合结果第146-148页
 §7.6 本章小结第148-149页
 第七章附图第149-160页
第八章 结束语第160-163页
 §8.1 论文的主要成果第160-161页
 §8.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61页
 §8.3 今后工作的展望第161-163页
致谢第163页
作者简历第163-164页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第164-165页
参考文献第165-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测热试验数据后处理方法及误差机理分析
下一篇:基于四川农业大学生物信息科学知识创新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