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农村高中学生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问题 | 第13-14页 |
·论文基本框架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7页 |
·CBI 教学理念的定义 | 第15-16页 |
·CBI 教学理念的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Krashen 的语言输入假设理论 | 第17-18页 |
·认知语言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 | 第18-20页 |
·交际语言教学理论 | 第20页 |
·合作语言学习理论 | 第20-21页 |
·总结 | 第21页 |
·CBI 教学理念的三种模式 | 第21-23页 |
·主题式模式 | 第21-22页 |
·附加式模式 | 第22页 |
·保护式模式 | 第22-23页 |
·CBI 教学理念的特征 | 第23-24页 |
·以主题或学科知识为核心 | 第23页 |
·真实的语言材料 | 第23-24页 |
·符合学生群体的需要 | 第24页 |
·新信息的获取 | 第24页 |
·CBI 教学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研究 | 第24-27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过程 | 第27-36页 |
·实验意图 | 第27页 |
·研究对象 | 第27-28页 |
·研究工具 | 第28-29页 |
·研究过程 | 第29-35页 |
·前测 | 第30页 |
·实验 | 第30-34页 |
·随堂观察 | 第34页 |
·问卷调查 | 第34页 |
·后测 | 第34页 |
·访谈 | 第34-35页 |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 第36-57页 |
·学习英语的动机、兴趣和焦虑感 | 第36-47页 |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动机的分析 | 第36-38页 |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兴趣的分析 | 第38-43页 |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焦虑感的分析 | 第43-45页 |
·教学过程对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和焦虑感的影响 | 第45-47页 |
·学生的语言水平 | 第47-52页 |
·前测和后测中考试成绩的分析和讨论 | 第47-48页 |
·CBI 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影响 | 第48-52页 |
·CBI 教学理念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 | 第52-56页 |
·语言交际能力 | 第52页 |
·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 第52-53页 |
·学习策略 | 第53页 |
·自主学习能力 | 第53-55页 |
·知识面 | 第55-56页 |
·总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7-61页 |
·主要结论 | 第57-58页 |
·学术价值 | 第58-59页 |
·局限 | 第59-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一 语言动机、焦虑感和兴趣问卷 | 第64-66页 |
附录二 语言学习动机、兴趣和焦虑感问卷的问题 | 第66-68页 |
附录三 随堂观察记录 | 第68-69页 |
附录四 高中二年级学生的访谈 | 第69-70页 |
附录五 崔老师的访谈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