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干流入洪泽湖河段河床演变特性研究
| 致谢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目录 | 第10-12页 |
| 插图清单 | 第12-14页 |
| 表格清单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4页 |
| ·河道概况 | 第15-16页 |
|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16-20页 |
| ·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 第二章 数字高程模型介绍 | 第24-32页 |
| ·地理信息系统 | 第24-25页 |
| ·数字地形模型 | 第25页 |
| ·数字高程模型 | 第25-26页 |
| ·DEM 的采样 | 第26-27页 |
| ·表面建模 | 第27-28页 |
| ·DEM 的内插 | 第28-29页 |
| ·ARCGIS 软件介绍 | 第29页 |
| ·DEM 建立 | 第29-32页 |
| 第三章 河床演变特性分析 | 第32-49页 |
| ·沿程冲淤量估算 | 第32-33页 |
| ·河道平面变化 | 第33-44页 |
| ·河道纵向变化 | 第44-45页 |
| ·分汊河道演变 | 第45-47页 |
| ·与断面法的比较 | 第47-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淮河中游水沙特性分析 | 第49-57页 |
| ·坡降流量关系 | 第49-50页 |
| ·河相关系分析 | 第50-51页 |
| ·河道糙率分析 | 第51-53页 |
| ·挟沙力公式 | 第53-54页 |
| ·年输沙量计算 | 第54-55页 |
| ·造床流量计算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浮山至老子山河段一维泥沙数学模型 | 第57-66页 |
| ·一维泥沙数学模型 | 第57-59页 |
| ·HEC-RAS 一维泥沙数学模型 | 第59-62页 |
| ·HEC‐RAS 模型的特点 | 第59-61页 |
| ·理论依据 | 第61-62页 |
| ·模型建立 | 第62-63页 |
| ·模型验证 | 第63-66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 ·结论 | 第66页 |
| ·展望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