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胶体与半胶体物质论文--胶体种类论文

银纳米簇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应用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银纳米簇的性质第9页
   ·银纳米簇的制备方法第9-13页
     ·按反应条件分类第9-10页
       ·光还原法第9-10页
       ·辐射法第10页
       ·化学还原法第10页
     ·按保护剂种类分类第10-13页
       ·以巯基化合物为保护剂第11页
       ·以树枝状化合物为保护剂第11-12页
       ·以聚合物为保护剂第12页
       ·以 DNA 为保护剂第12页
       ·以蛋白质为保护剂第12-13页
   ·银纳米簇的应用第13-15页
     ·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第13-15页
       ·重金属离子的检测第13页
       ·阴离子的检测第13-14页
       ·生物小分子的检测第14页
       ·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第14-15页
     ·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第15页
   ·水凝胶的概述第15-16页
   ·纳米银水凝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6页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银纳米簇水凝胶的制备第18-32页
   ·前言第18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8-20页
     ·实验材料第18页
     ·实验设备第18-19页
     ·实验方法第19-20页
       ·银纳米簇水凝胶的制备第19页
       ·银纳米簇水凝胶的表征第19页
       ·银纳米簇水凝胶的酸碱稳定性研究第19-20页
   ·结果与讨论第20-31页
     ·银纳米簇水凝胶的合成及其机理推测第20-21页
     ·合成条件的优化第21-23页
       ·AgN_O3和 L-cysteine 溶液摩尔比的优化第21-22页
       ·AgNO_3溶液浓度的优化第22-23页
       ·紫外光照时间的优化第23页
     ·银纳米簇水凝胶的表征第23-31页
       ·UV-vis 分析第23-24页
       ·CD 分析第24-25页
       ·TEM 分析第25页
       ·SEM 分析第25-26页
       ·XRD 分析第26-27页
       ·FT-IR 分析第27页
       ·XPS 分析第27-29页
       ·MALDI-TOF 质谱分析第29页
       ·TGA 分析第29-30页
       ·银纳米簇水凝胶的酸碱稳定性研究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银纳米簇水凝胶的抑菌性能研究第32-39页
   ·前言第32页
   ·材料与方法第32-34页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32-33页
       ·实验材料第32页
       ·实验仪器设备第32页
       ·受试菌株第32-33页
     ·实验方法第33-34页
       ·培养基选择第33页
       ·菌株的活化第33页
       ·抑菌圈测定第33页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第33-34页
       ·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第34页
       ·银纳米簇水凝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第34页
   ·结果与讨论第34-38页
     ·抑菌圈指标第34-35页
     ·最小抑菌浓度(MIC)第35-36页
     ·最小杀菌浓度(MBC)第36-37页
     ·银纳米簇水凝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银纳米簇水凝胶比色法检测卤素离子的研究第39-50页
   ·前言第39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9-40页
     ·实验试剂及材料第39-40页
     ·实验设备第40页
     ·实验方法第40页
       ·卤素离子的比色检测第40页
       ·选择性实验第40页
       ·TEM、zeta 电位的测定第40页
       ·实际样品的检测第40页
   ·结果与讨论第40-49页
     ·反应条件的优化第40-42页
       ·银纳米簇水凝胶与 Cl~-添加量的优化第40-41页
       ·银纳米簇水凝胶与卤素(Cl~-、Br~-、I~-)反应时间的优化第41-42页
     ·卤素离子检测第42-45页
     ·选择性实验第45-46页
     ·银纳米簇水凝胶比色检测卤素离子的机理讨论第46-48页
     ·实际样品中 Cl-的检测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50-51页
 主要结论第50页
 展望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8页
附录 1: NaCl 标准品的离子色谱图第58-59页
附录 2: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K5多糖基两亲性药物载体的设计、制备及其药物传递性能研究
下一篇:侧链含酸敏感基因的PEG嵌段共聚物的制备、评价及基因传递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