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美学论文--美学理论论文

阿诺德·伯林特审美参与理论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3页
 一、选题来源和意义第9-10页
 二、研究现状第10-11页
 三、本文主要内容第11-13页
一、审美参与概念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第13-22页
 (一) 历史背景第13-16页
  1. 时代的发展:对传统艺术观的颠覆第13-15页
  2. 对自然的关注:引发对艺术中心论的再思考第15-16页
 (二) 理论渊源第16-22页
  1. 杜威经验论和实用主义的启发第16-19页
  2. 对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的继承第19-22页
二、阿诺德·伯林特审美经验现象学中的审美参与思想第22-33页
 (一) 以经验为基础第22-24页
 (二) “审美之域”及其各个要素第24-29页
  1. 艺术对象第25-26页
  2. 感知者第26-27页
  3. 艺术家第27页
  4. 表演者第27-29页
 (三) 从审美经验到审美参与第29-33页
  1. 经验的积极性第29-30页
  2. 感官性第30页
  3. 连续性第30-33页
三、阿诺德·伯林特环境美学研究中的审美参与思想第33-43页
 (一) 伯林特的环境美学观第33-35页
  1. 一体化的环境第33-34页
  2. 环境的审美从感知体验开始第34-35页
  3. 环境与文化的连续性第35页
 (二) 审美参与——一种新式的审美范式第35-39页
  1. 身体化第36-37页
  2. 连续性第37-39页
 (三) 从艺术到自然——一种包容性的审美理论第39-43页
四、审美参与理论的价值及其争议第43-51页
 (一) 审美参与理论的价值第43-45页
  1. 一体化的审美视角第43-44页
  2. 审美感官的丰富第44页
  3. 审美领域的扩大第44-45页
 (二) 关于审美参与理论的争议第45-51页
  1. 卡尔松第45-47页
  2. 约·瑟帕玛第47-48页
  3. 齐藤百合子第48-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后记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南林州方言词汇研究
下一篇:菲律宾儿童汉语声母偏误分析及声母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