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态观下的陕北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5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现状回顾 | 第10-12页 |
| ·国外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研究 | 第10-11页 |
| ·国内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研究 | 第11页 |
| ·对陕北经济与生态相关问题的研究 | 第11-12页 |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2-15页 |
| ·研究的思路 | 第12-13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3-15页 |
| 2 马克思生态观的认识 | 第15-22页 |
| ·马克思生态观概述 | 第15页 |
| ·马克思生态观的理论实质 | 第15-17页 |
| ·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 | 第15-16页 |
| ·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是生产劳动 | 第16页 |
| ·人与自然的最终归宿是和谐 | 第16-17页 |
|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现实意义 | 第17-18页 |
| ·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支撑 | 第17页 |
| ·为可持续发展的指导 | 第17-18页 |
|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科学发展 | 第18-22页 |
|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品质 | 第18-19页 |
| ·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 第19-20页 |
| ·科学发展观新发展 | 第20-22页 |
| 3 陕北经济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2-35页 |
| ·陕北经济概况 | 第22-23页 |
| ·总体水平 | 第22-23页 |
| ·产业结构 | 第23页 |
| ·自然资源 | 第23页 |
| ·陕北经济的环境和历史 | 第23-29页 |
| ·陕北经济的环境 | 第23-26页 |
| ·陕北经济的历史 | 第26-29页 |
| ·陕北经济的结构和特征 | 第29-32页 |
| ·陕北经济的结构 | 第29-31页 |
| ·陕北经济的特征 | 第31-32页 |
| ·陕北经济与生态的现实矛盾 | 第32-35页 |
| ·表里矛盾:地表环境与地下矿产的矛盾 | 第33页 |
| ·上下矛盾:各级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矛盾 | 第33页 |
| ·贫富矛盾:资源贫瘠区与富集区的矛盾 | 第33-34页 |
| ·名利矛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矛盾 | 第34-35页 |
| 4 陕北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构想 | 第35-41页 |
| ·确立以生态观为引领的建设理念 | 第35-36页 |
| ·制定以可持续为要义的经济战略 | 第36-37页 |
| ·凝炼以生态文明为归宿的发展目标 | 第37-38页 |
| ·优化以低碳产业为重心的产业格局 | 第38-40页 |
| ·强化以绿色陕北为主旋律的社会氛围 | 第40-41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1-43页 |
| ·结论 | 第41页 |
| ·展望 | 第41-43页 |
| ·数据资料的完善 | 第41-42页 |
| ·研究方法优化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8页 |